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什么?我们可以先从近来炒得沸沸扬扬的达能和娃哈哈之间的纠纷来思考。 达能在中国做没做具体的营销?一直在做,做得怎么样?有目共睹! 宗庆后从蹲板车开始,一路下来不可谓没有智慧,将娃哈哈做成中国第一水品牌,然而“娃哈哈”这个企业和品牌从法理上好像并不属于宗庆后,这一点达能宣布得理直气壮,而宗庆后却没有那么理直气壮,甚至于让人觉得有一些悲壮与无奈! 尽管媒体上有很多人声援宗庆后,尽管国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舒坦,但几乎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了并无悬念的结局。 达能先后通过资本的力量控制了乐百氏、上海正广和并且一路势如破竹地进入了乳业和其他饮料企业,达能才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水大王和饮品大王。 在这种跨国企业理直气壮的背后,在中国企业家痛苦地看着自己生养的孩子跟别人叫爹的时候,背后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资本的力量!资本带来的市场控制力量,这就是资本营销力! 这就是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来给中国市场带来最关键的东西! 大企业营销拼资本,小企业营销拼策略。 当小企业渴望变成大企业或已经变成大企业之后,背后的营销力量已经转化成资本的力量,而非策略营销力量。 这一点上,不管是宝洁公司、联合利华、可口可乐,还是其他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运作,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主线:资本的营销力量击穿策略营销力量。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种垄断力量: 第一, 行业垄断力。据中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中国迄今开放了大约28个行业,有21个行业被外企品牌所掌控。 第二, 品牌垄断力。所谓品牌垄断力,说到底,就是引导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力。跨国企业几乎在中国每一个开放型的行业都牢牢地占据了中高端品牌,使得中层收入以上的阶层都在使用跨国企业的品牌。而中低层收入人群也在渴望和羡慕这些跨国企业品牌。换句话讲,跨国企业通过营销的手段获取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第三, 标准垄断力。跨国企业通过资本的力量,几乎谱写了近代中国史上中国市场上大量的行业标准,这种标准的确立,毫无疑问成了跨国企业制约中国企业的质量门槛。 第四, 渠道垄断力。家乐福、沃尔马通过在中国高端市场的全方位扩张,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流通中,占据主流位置。 第五, 利润垄断力。跨国公司在中国通过品牌的力量和渠道的力量用极低的采购价格倒逼中国企业成为加值连最低端的加工环节,使得中国企业只能获得生存的费用,却不能获得发展的利润。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07 , Processed in 0.0350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