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股市、楼市:流动性过剩的欢乐与哀愁

2007-9-25 08:00| 查看: 111921| 评论: 0|原作者: 沈志勇

摘要: 股票疯长、基金疯长、楼价疯长——坊间广泛流传着一些胆壮眼准之人一夜暴富的绚丽传闻。这些涌动的信息正如2007年奔腾的洪水,强烈撞击着中国民众麻木已久的财富神经!
股票疯长、基金疯长、楼价疯长——坊间广泛流传着一些胆壮眼准之人一夜暴富的绚丽传闻。这些涌动的信息正如2007年奔腾的洪水,强烈撞击着中国民众麻木已久的财富神经!朝九晚五、月结月光的工薪阶层耳热心跳,狠抓管理、苦练内功的微利企业瞠目结舌——财富的获取规则已被颠覆和重写,任何一个制造型企业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证券型”和“资源型”市场携手并肩翩然而至。大海般诡谲的股市和蜃楼般高企的房价,在越来越强地干扰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快钱”时代来临了!
尽管研发、制造、营销仍然是企业的主旋律,但一个在资本市场碌碌无为、在资源市场仰人鼻息的企业,肯定会被边缘化。作为企业的中高层人员,敏锐地意识到风向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战略和对策,应属题中之意!企业管理的外延,将从价值链的两头纵向扩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和谐舞步,才能给企业一个灿烂的图景!
市场在企业的前端,更在企业的后端,重新规划意味着更加绵长的思维脉络和更为复杂的管理要素!挑战,在这个时代的拐点已然升级!

股市、楼市:流动性过剩的欢乐与哀愁
股市疯长、基金疯长、楼价疯长,甚至物价也疯长,2007年,似乎是一个涨价年。在一个“涨”字当头的年份,我们的企业和消费者,该如何以对?是狂热追捧,还是冷漠视之?如果是狂热追捧,固然可能抢到其中的一杯羹,但羹后面的风险却如影随形,让人既爱又怕;如果是冷漠视之,风险倒是规避了,但是,却与机遇擦肩而过。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或个人,在这个“涨价”之年,到底该如何自处呢?唯有理智地分析出涨价的内在机理,才能够制定恰当的应对之策。

都是流动过剩惹的祸
据报道,2007年上半年中国股市风起云涌,上证综指半年涨幅42.8%,年初至5月29日的最高涨幅62.06%,而同期深综指涨幅高达95.77%,最高涨幅为134.74%。而对于2007年国内房价的疯长,有人戏言:“老百姓手中仅有的这点钱,五年前没买一套三房两厅的,三年前就只能买两房两厅了;若还没买,今年就只能在一房一厅中打转了。”
关于股市、楼市上涨的原因,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的说法。诸如:汇率调整、开发商捂盘囤房、大盘操控房价、土地供应吃紧、控制需求等,但很多专家认为,最关键的原因之一,还是在于整体性的流动过剩,导致了价格大幅上涨。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如果按照通俗的不太准确的说法,就是市场上的“钱太多了”。

1.流动过剩的形成原因
外部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其标志就是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顺差却迅速上升。一方面,从1990年代起,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攀升,2005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257.6亿美元,较2004年激增了17.5%。 另一方面,中国从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呈持续增长态势。从2002年末的2800亿美元,到2006年的13000亿美元,4年多一点儿的时间,中国外汇储备就增长了4倍。
与全球经济失衡并存的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三大经济体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各主要货币的流动性空前增长,随后的频繁降息更超常地放大了美元的流动性,并直接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存的大背景下,全球资金出现了大规模跨境流动。大量资金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从而诱发更多的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进一步放大了这些经济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朱大军认为:从2002年开始到2006年以来,在这9000多亿增加出来的外汇储备中,估计有4000多亿是靠外贸顺差创造的,剩下的5000亿是靠游资和资本账下项目创造的。而其中投机性的游资至少在4000亿美元左右。这4000亿美元用人民币来兑换,就需要发行基础货币36000亿人民币。它产生的乘数效应假如是3倍的话,就等于给我国增加出10万亿元的流动性来。由于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国内货物价格和资产价格都严重低于它们的实际价值,这就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中国大抢购。被游资炒作的房价、股市、消费品价格,就从而大幅度攀升。
内部原因: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
首先,投资与消费的深层次矛盾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我们的经济是投资主导型经济而不是消费主导型经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表明消费不足,同时,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高投资率,导致经常出现大规模顺差。
其次,在国内银行存款已经处在几乎负利率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将存款来了个大搬家,仅5月份就从银行提出了至少5000亿元的资金,这些资金疯狂涌进股市,使沪深股市从1000多点迅速涨到4000点。

2.流动过剩的欢乐与哀愁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个层面的。好的影响是:流动性过剩创造了易于融资的大环境。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目前境内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显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境内银行贷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票据及各种地下钱庄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这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他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这为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打开了大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则是投资赚钱的机遇更多,比如投资股市和楼市,如果眼光准,则有可能赚到大钱。不好的影响是:首先,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或者出现资产泡沫——往往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比如今年的股市、楼市与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即与此有关。这样的流动性过剩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和资产泡沫。其次,如果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容易出现人民币贬值的情况。再次,对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房价的持续上涨,包括消费品的物价上涨,会增添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时,流动性过剩可能产生的货币贬值与资产贬值,则可能让普通老百姓苦苦积攒的资产化为乌有。

“一放一收”与“苦不堪言”
流动性过剩,对企业来讲,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从宏观上看,它影响着国内的经济发展,所以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从微观上看,它也能给我们企业本身带来机遇和哀愁。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面对流动性过剩,可以实行“一放一收”的战略:
所谓“一放”,就是大中型企业要抓住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大机遇,特别是融资不易的民营企业,更要抓住这样的机遇,从不同的渠道去融得资金,以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可以抓紧机会上市融资,或者通过银行信贷、债券发行等途径有效参与宏观流动性过剩的资金分配,以进行企业的投资和市场扩张。
所谓“一收”,则是大中型企业要量力而行、保持充足的自有流动资金。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谨防它所带来的资产贬值的可能,同时,流动性过剩必然引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往往从金融机构开始。所以,大中型企业在大力扩张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让所有的扩张资金需求都来自贷款和外来资金,使企业不堪重负,一旦国家银根紧缩,会使企业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面对流动性过剩,由于资本市场对它的约束而难以进入资本市场以获得流动性。但是,并不是说,流动性过剩就没有中小企业的一杯羹,上市融资不行,不妨从另外的渠道进行融资: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家来讲,要想做大做强,在企业发展初期不妨跟股权基金做一些接触,以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开辟的有利投资环境。但是,确定无疑的是,流动过剩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害大于利,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会因为流动过剩而得到缓解,相反,“大者愈大”的马太效应在大中型企业的身上,反而会因为流动过剩而得到充分体现。这是我们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总之,随着股市与楼市的普涨和流动性过剩的加剧,无论宏观经济也好、大中型企业也好、中小企业也好、普通消费者也好,真的是喜忧参半,“几家欢乐几家愁”,个中滋味,只有欢乐与哀愁真正来临时,才有最终的欢笑和最终的哀愁!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沈志勇)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05:27 , Processed in 0.0411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