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人们慎终追远、缅怀逝去亲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亲近自然、踏青郊游的时节。随着祭扫、踏青等户外活动增多,森林火灾诱发因素增加。野外用火和祭扫烧纸易引发森林火灾。文明祭扫、安全出游,防火当从身边做起。 祭扫谨防火灾 近年来,因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等祭扫用火行为引发的火灾屡有发生。这类火灾往往事发突然,火势蔓延迅速。在扑救过程中,消防员和当地群众面临着高温、浓烟、飞火等诸多危险。火势一旦蔓延到居民区或者林区,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用火不当易惹祸】 传统祭扫用火多 1.焚香烧纸。焚香烧纸是清明祭扫中最常见的习俗。许多人在墓前或者祭扫场所大量焚烧香烛、纸钱等物品。这些易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一旦遇到阵风,火星很容易飞溅到周围的干草、树叶或者枯树枝上,从而引发火灾。特别是在干燥的春季,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2.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时会产生火星,并且响声较大,容易惊扰周围的人和动物。如果违规在山林附近或者有植被覆盖的地方燃放鞭炮,火星可能会点燃周围植被,引发火灾。 靠近山林草地 1.靠近山林。部分农村地区坟地在山林中或靠近山林。山林中植被茂密,干燥的树叶、枯枝等易燃物多,一旦用火不当,火势会迅速蔓延开来。在山林中,扑救难度很大。 2.在草地附近。一些城乡接合部或者农村地区有大片草地,如果在草地附近进行祭扫活动,火星可能会点燃草地。草地火灾同样不容小觑。草本植物生长密集,一旦着火,火势会借助风势快速扩展,形成大面积火灾。 群众防火意识有待增强 1.忽视警示标识。在很多林区和自然保护区周边都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识,提醒人们严禁用火。然而,一些人对这些标识视而不见,仍然坚持用火。 2.对火灾风险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清明祭扫时的用火行为不会引发火灾,或者心存侥幸,觉得自己点燃的火很快就会熄灭,不会造成危害。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使得他们在祭扫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植被覆盖与地形因素 随着近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加强,一些地区植被覆盖率逐渐提高,森林资源丰富。茂密的植被为林火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一旦着火,火势容易迅速蔓延。 此外,一些地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消防车辆难以到达火灾现场,只能依靠人力进行扑救,效率较低。 防火工作还需持续加强 在一些地区,清明期间的防火管理工作还存在漏洞。例如,防火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对防火知识和规定不了解;巡查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用火行为;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在火灾发生时未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 【做到安全文明祭扫】 选择安全祭扫方式 1.鲜花祭扫。用鲜花代替纸钱、香烛等易燃物品,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火灾。可以选择菊花、康乃馨等淡雅的花卉,摆放在墓前,营造出温馨、肃穆的氛围。 2.网上祭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祭扫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祭扫方式。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在虚拟的墓园中为亲人创建纪念馆,献上鲜花、留言祈福等。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避免了传统祭扫方式带来的火灾隐患。 3.植树。植树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缅怀方式。在清明节,人们可以在指定的地点种植树木,寄托哀思,为大地增添绿色。此外,植树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的表达,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传承。 祭扫前的准备 1.了解祭扫地点的防火规定。在进行祭扫活动前,一定要提前了解祭扫地点是否允许用火,有哪些具体的防火规定。例如,在某些陵墓园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而在一些允许用火的区域,也可能规定了用火的时间、范围和方式等。可以通过查询当地政府网站、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选择合适的祭扫用品。尽量减少使用易燃的祭扫用品,如纸钱、花圈等。可以选择鲜花、水果等,这些物品既环保又安全。如果一定要使用香烛等,要选择质量较好、不易散落火星的产品,并且数量不宜过多,做到人走火灭。 3.准备灭火工具。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在祭扫时应该携带一些简单的灭火工具。如果祭扫地点周边有干枯树枝等易燃物,还可以准备清扫工具将其打扫干净,降低起火风险。 祭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控制用火范围。如果允许用火,要严格控制用火的范围。例如,在焚烧纸钱时,将纸钱放在金属容器内,如铁桶等,并且在容器周围铺上一层土或者沙子,防止火星飞溅。同时,要确保火苗不会超出容器的范围,避免点燃周围的植被。 2.专人看守。在祭扫用火期间,一定要有专人看守。看守人员不能离开现场,要时刻关注火势,一旦发现有火星飞溅或者有蔓延的趋势,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扑救。特别是在多风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警惕,因为风会迅速将火星吹散到远处,引发火灾。 3.避免在大风天气下用火。在大风、干燥、高温等天气条件下,严禁祭扫用火。大风天气会使火势迅速蔓延,干燥天气使得植被更容易燃烧,而高温天气则会提高火灾发生的风险。如果遇到这些天气,应选择安全的祭扫方式或者推迟祭扫时间。 祭扫后的处理 1.彻底熄灭余火。祭扫活动结束后,不能认为火已经熄灭就完事。要仔细检查用火地点,确保所有的火星都已经熄灭。对于使用过的香烛、纸钱等物品的灰烬,要用土掩埋或者用水浇灭,防止死灰复燃。 2.清理现场。清理祭扫现场的杂物,将未燃烧完的祭扫用品、垃圾等带走。这样可以减少火灾隐患,同时也能保持祭扫地点的整洁。 【共筑清明“防火墙”】 发挥社区和村的作用 1.社区和村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在清明防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和村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张贴通知、上门宣传等方式,将防火知识传递给每一位居民和村民。 2.组织社区和村的志愿者参与清明祭扫防火工作。志愿者可以在祭扫场所周边进行巡逻,提醒祭扫者注意防火,为祭扫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灭火工具的使用指导等。 公众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1.每一个公民都要增强自身的防火意识,自觉遵守清明祭扫防火相关要求。从自身做起,选择文明的祭扫方式,不随意用火,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 2.在祭扫活动中,人们要互相监督。如果发现他人存在不安全的祭扫行为,要及时进行劝阻提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的环境。 踏青注意安全 清明节将至,野外踏青游玩成为许多人休闲放松的选择。无论是去山林间徒步,还是在公园景区内漫步赏景,亲近大自然的同时,防火不容忽视。 【野外踏青】 踏青前的准备 1.了解当地防火规定。在进入山林踏青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景区公告、当地林业部门网站等,了解当地的森林防火规定。有些地区可能在特定时段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2.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高温、干燥、大风等容易引发火灾的天气条件下进入山林。如果预报有雷电天气,更要谨慎,因为雷电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踏青过程中的防范 1.注意用火安全。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如在山林中吸烟、野炊、烧烤、烧纸、焚香等。如果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生火取暖或者进行其他必要的用火活动,必须选择在空旷、远离植被且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区域。用火前要清理周围的易燃物,用火过程中要有专人看守,确保火完全熄灭后再离开。离开时要用土掩埋或者用水浇灭余火,防止死灰复燃。 2.远离危险地带,避免靠近悬崖边、山谷底、枯立木周围等危险地带用火。在悬崖边,容易因风力作用使火星飘落引发火灾;在山谷底,烟雾聚集不易消散;在枯立木周围,可能存在较多易燃的枯枝落叶。 遇山火及时避险 1.初起火灾的应对。及时报警: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森林火警电话(12119),报警时要报告火情发生地所在县(市)、乡、村及具体地名、山名,讲清火势大小或危害程度,报告报警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尝试扑救:如果火势较小,可以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扑救。例如,用水浇灭小火,用铲子挖土覆盖火焰等。但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被火焰包围。 2.火灾蔓延时的应对。不可顺风而逃,不要向山坡上方逃生,通常选择河流、湖泊、沼泽、耕地等地带。如果时间紧急来不及躲避,可以设法进入火烧过的区域避险,不可选择低洼地和坑洞进行避险。避险过程中,用毛巾或衣物遮盖好身体裸露区域,尽可能减少热气流造成的伤害。若衣服着火,尽快将衣服脱掉,用脚将火踩灭。如果来不及,千万不要奔跑,可卧倒在地上,就地打滚将火压灭。 【在公园景区游玩】 公园景区火灾风险 1.植被与环境特点。公园景区内有大量的草坪、树木和花卉。这些植被在干燥季节同样具有易燃性。而且,公园景区内往往有许多人造景观,如木质栈道、亭台楼阁等,一旦着火,不仅会造成植被破坏,还会对建筑设施造成严重损害。 2.公园景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员密集度较高。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人员的不当行为,如乱丢烟头等,也增加了火灾发生风险。 3.公园景区内有较多电气设备,如照明设施等。如果电气设备老化、短路或者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火灾。 游玩前多了解 1.进入公园景区前,仔细阅读景区防火须知,了解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如是否允许携带火种进入特定区域等。 2.关注景区发布的安全公告,特别是关于火灾风险提示和临时管制措施的公告。有些景区可能因为天气干燥而加强防火管制。 游玩中多注意 1.注意用火与用电安全。用火方面,与山林一样,在公园景区内严禁吸烟、野炊等用火行为。有些景区可能设有专门的野餐区,在这些区域内也要注意用火安全,用火后确保余火完全熄灭。用电方面,不要私自触摸或者破坏景区内的电气设备。如果发现电气设备有冒烟、异味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景区工作人员。 2.如果带着儿童游玩,教育他们不要玩火,如不能随意点燃树叶、纸张等。同时,要时刻关注儿童的行动,防止他们做出危险行为。 遇火情冷静应对 1.报警与通知工作人员。发现火灾后,立即拨打景区的报警电话或者告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同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火情信息,如火情发生的地点、火势大小等。 2.如果遇到景区工作人员组织疏散,要积极配合。按照指示有序地向安全出口疏散,不要拥挤推搡,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3.对于初起火灾,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景区内配备的设备灭火,但要避免操作不当对自身造成伤害。 祭扫用品起火实验证明—— 报纸被烧成灰 温度仍有400摄氏度 3月27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进行了一场实验,分别模拟在家中点燃蜡烛和在户外烧纸钱时的场景,提醒群众注意祭扫用火安全。 在家中 消防员在窗台放置3根点燃的蜡烛。随后,开启电风扇吹动纱帘,模拟自然风环境。纱帘一靠近蜡烛,瞬间被点燃。与此同时,燃烧中纱帘掉落的火星引燃了下方放置的报纸,短短二十秒内火势增大。即便报纸被烧成灰烬,温度仍有400摄氏度左右。 消防员提醒:在家中缅怀先人时,如需烧香点蜡,务必有人看管火源,要做到人走火熄,并使其远离易燃物和燃气管道等。 在户外 在有风的户外,消防员将铁盆内的纸钱点燃,2分钟后纸钱火焰熄灭,只剩灰烬。消防员放入枯叶等易燃物品模拟纸钱灰烬被吹飞后遇到枯叶的场景,仅1分钟后灰烬附近的枯叶就被烧黑,部分叶片还出现了明显火星,此时温度最高达858摄氏度。 消防员提醒:阴燃是一种没有明显火焰和光亮的现象,因此极易被忽略。在室外进行祭扫活动时,应远离草地、树木等易燃物,大风天气下不要在外燃烧香烛。香烛燃烧过后,可将灰烬浸没于水中,确保彻底熄灭再离开。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4 06:26 , Processed in 0.0406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