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圆桌对话:洞察出海趋势,加速全球化

2025-4-7 08:58| 查看: 13809| 评论: 0|原作者: 整理/ 本刊编辑部

摘要: 零一创投合伙人兼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梁建峰、飞天国际合伙人王晓瑞、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杨佳、Cismea联合创始人李金虎参与了本次讨论。梁建峰:企业出海强调的是贸易出口还 ...


零一创投合伙人兼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梁建峰、飞天国际合伙人王晓瑞、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杨佳、Cismea联合创始人李金虎参与了本次讨论。

梁建峰:企业出海强调的是贸易出口还是深度本地化?

李金虎:这要依据企业所处的阶段决定。是想做品牌还是卖货?如果做品牌,肯定要做本地化落地,因为做品牌不是卖货思维,要推广、营销、运营共同落地。

杨?佳:企业出海,首先要做的是活下去,活下去的同时,找机会把自己的品牌做出去,这样才可能持续。生存是当下很多出海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王正齐:企业出海要结合自身发展不同阶段,路径并没有对错之分。莫小仙目前主要以出口为导向,同时也在选择一两个国家做品牌,在此过程中,有节奏地推进,在能力范围之内建团队、做产品、做推广。出海和出口同步进行。

王晓瑞:做简单贸易还是深度本地化,要根据企业的出海战略,进行差异化布局。

梁建峰:出海企业应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取本地市场份额?

王晓瑞:在资金实力和产业匹配度协同的情况下,并购是优选。时间上,企业出海迫在眉睫,并购可节约大量时间。同时,就溢价而言,除了美国这样大的资本市场,很多国家资本市场企业的收购价格比国内更低。安全经营方面,并购是出海企业本地化的“保护色”,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出海经营提供安全保障。

王正齐:创新非常重要。机会一直存在,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运营能力是否支持本地化战略的开展。

杨佳:企业出海,最大的成本就是时机成本,作为企业家要务实一些,利用已经有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李金虎:自有品牌出海是从0到1,通过收购的方式可能获得更高的起点,但最主要的还是“得渠道者得天下”。

梁建峰:出海到底要做本地人生意还是海外华人生意?

王晓瑞:这取决于品牌的出海战略和产品定位。全球华人约7000万,是一个很大的窗口市场,如果要做成国际性品牌,企业未尝不可由此切入。

王正齐:产品很关键。与此同时,不同品类也会影响企业的出海路径。

杨佳: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产品需求,因此需要“一地一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谋划。

李金虎:华人市场、华人渠道可以先起步,但想要深挖本地市场,就要进行深入调研,通过产品定向研发,并且配合本地渠道进行本地推广。做海外市场绝不能有试水的心态,一旦试水,就容易一败涂地。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整理/ 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15 20:04 , Processed in 0.0404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