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可使企业生,一人可使企业死”——1999年,我郑重地写下了这句话。4年之后,牛根生对这句话进行了修正:“一人不能使企业生,但一人可以使企业死。” 向所有老板提一个问题:你是“企业家”,还是“企业主”? 12年前我朦胧间闪过一个浅见:国有企业容易产生“企业家”,民营企业容易产生“企业主”。 6年前我却清晰涌生一个深见:国有企业也可以产生“企业主”,民营企业也可以产生“企业家”;产生“企业家”还是“企业主”,不取决于体制(土壤),而取决于人(种子)。 这个观念上的“乾坤逆转”是如何发生的? “催化剂”是一个人,一件事。 2001年9月,蒙牛决定在次年成立“营销企划中心”,筹建者邀我加盟。游说工作断断续续进行了三个月,但我一直没有答应。为什么?我在《蒙牛内幕》中披露了一个“显性缘由”:“在报社是写天下,进蒙牛是写一家,大丈夫如椽之笔理当挥毫天下,岂能囿于一门一户?” 其实还有一个深压心中的“隐性缘由”:我之前的经历告诉我,在私营企业里,员工对老板只能逆来顺受,甚至不得不建立某种“人身依附关系”——也就是说,在他那里,你根本得不到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 这个“偏见”产生于1994年和1995年。其间,我与两个私营老板打过交道。第一个老板根本不容员工和他争辩,动不动以“走人”相威胁(可谓之“精神压迫”);第二个老板不仅让“自己的员工”变得“没有上下班界限”,还在电话中对另一个私营老板传授经验:“你不要雇本地人,要雇就雇外地人,给点工资,安排个住处,他就得白天黑夜连轴转!”(可谓之“肉体精神双压迫”) “连轴转”这个词对我刺激特深!因为那时我就是“外地人”。我不由生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感慨…… 但一个人,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2002年元旦前后,我到内蒙古日报社办事,谈到蒙牛,时任政法部主任的郝斌来了兴致,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2001年11月份,蒙牛有个相当级别的干部,打算给孩子过12岁生日,为此广延宾客……最终,把请柬发到了牛根生手中。(按:给孩子大张旗鼓过12岁生日是一些地区的民俗。) 牛根生接过请柬,提出一个问题:“这生日怎么个过法?” 见这个干部一头雾水,老牛补充说:“你只是准备请大家吃一顿饭呢,还是也要大家随份子?” 干部答:“我倒咋办都可以。但真要一点礼不收,估计我们家人不会同意。再说,我过去也给好多人随过份子。” 牛根生霍地站起来,猛地一拍桌子:“你不要带头给我搞腐败!” 末了,老牛提出解决方案:既然请柬已经发出去了,生日还是要过,客人还是要请,但一分礼金、一份礼品你都不要收;请客的费用呢,你出三分之一,我出三分之一,公司出三分之一……从你这次开始,今后公司里无论谁办“事业”,就再也不要随份子了。(按:后来笔者了解到,这个故事的主体情节都是真的,唯有一个细节例外——请客费用的“三三制”分摊属于误传,事实上,那次请客的所有费用都是由牛根生一个人承担的,请客的干部没有承担,公司当然更不可能承担类似费用。) 听了这个故事,我眼前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企业家的理想人格吗? 同时,我又联想到另一件事:1999年5月,我第一次采访牛根生时,他还是一个“隐形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要求报道中只露“蒙牛”,不露“牛根生”——采访结束后,牛根生请客。踏入一家街边小店,里面摆着四张小桌,我们4个人(牛和秘书,我和另一记者)挑了一个靠墙的坐下,墙皮斑驳。一盘凉莜面,两个凉菜,统配茶水;不够吃,又要了一碟凉莜面。 蒙牛人那时苦啊!在2004年股票上市之前,公司一直处于创业投入阶段,管理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是出项多、入项少,所以也才会计较“随份子不随份子”这样的小钱。就是在这种捉襟见肘的窘态下,牛根生掏出血本维护公司管理团队的廉洁,引导健康的文化取向。 天底下能有几个这样人格正派、为追求理想而宁肯牺牲自身利益的企业负责人?至少在我所见的范围内,这是绝无仅有的。这符合我的理想。由此,我决定加入蒙牛团队了! 加盟蒙牛6年,做牛根生的助手4年,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蒙牛许多事做得卓尔不群。比如,“三准三不准”原则:只准上级给下级拜年,不准下级给上级拜年;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又如,反对经营之外的任何“钱财大循环”:婚丧嫁娶、过生日、迁新居、调工作等,请客可以,但一律不准收礼……这些原则,越往上层遵守得越到位。真的,在蒙牛,一个做“下级”的人,如果你想回报上司,不必把脑筋放在怎么拜年、怎么送礼、怎么请客上,你有且只有一个回报途径,那就是取得出色的工作业绩!以牛根生为例,公司里只有他送别人礼物的时候,没有别人送他礼物的时候;他所送出的礼物,真是数不胜数。但更值一提的是,蒙牛珍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尊重别人的文化,牛根生甚至反对解说员向前来参观的嘉宾介绍“三准三不准”原则,以免部分客人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感觉尴尬…… 2005年1月,牛根生把全部股份捐到了“老牛基金会”。这些股份的市值2007年已突破40亿元。“老牛基金会”只干一件事: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其用途为“三个面向”:面向教育事业,面向医疗事业,面向三农事业。 2007年12月,牛根生为儿子举办婚礼,“请客4300人,不收1分礼”,等于为总部所在地的4000多名员工办了一次家宴。 蒙牛所形成的“三正氛围”——追求正确,崇尚正义,充满正气——的确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这种文化氛围就是造就“蒙牛速度”的根本。 千古圣贤总结治乱之道,王道、霸道、无道,归根到底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我认为:人心向背犹如磁铁之于群针,有磁则向,无磁则背。 那么,你有“磁”吗? 启示录:你是“领导”,还是“头目”? 领导的第一目标:“决策的正确”。他说了“A”之后,欢迎一切“非A”的意见来交锋,以抉择最优方案;领导的周围是一群“谔谔之士”,领导治下多的是开明的讨论和非凡的创意。 头目的第一目标:“个人的权威”。他说了“B”之后,即视一切“非B”的意见为寇仇;头目的周围是一帮“诺诺之夫”,头目治下多的是窃窃的私议及流传的谬种。 领导常说:“你们要忠于真理。”在领导面前,你有独立的人格;领导根据事来评价人,事有多“重”,人就有多“高”。 头目常说:“你们要忠于我。”在头目面前,你时时感受到建立人身依附关系的必要;头目根据人来评价事。意欲打击甲时,大磐石被贬作土坷垃;意欲抬高乙时,狗尿泡被吹成大气球。 领导奖励标准:论功行赏。领导事后心态平和;领导在部下心理中反射出的是敬重。 头目奖励标准:情先功后。头目事后以恩赐者自居;头目在部下心理中反射出的不是感恩,就是怨恨,很少有真正的敬重。 (文章编号:1080418,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106613886619) (编辑:马 可2008_make@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42 , Processed in 0.0390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