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同时也是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多年乳海驰骋,无暇与家人沟通的隐隐心痛是他最大的心结,尤其是和爱子的隔膜、误会长期以来深深地困扰父子的交流和沟通。其爱子牛犇和儿媳陈霄鹏的婚礼让我们更近地理解其家庭观、事业观。
牛根生情到真处泪自流
2007年12月9日12:58,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大酒店,婚礼在情景剧的“故事”中掀开序幕——
哥哥:“小妹我明天到家,爸这两天在家吗?”
妹妹:“不在,出差了。”
哥哥:“又去哪了?”
妹妹:“好象说去什么贫困山区送牛奶去了,听说那的孩子还没喝过牛奶呢。对了,哥,你马上要结婚了,爸跟你说婚礼的事了吗?”
哥哥:“他说不办了!”
妹妹:“啊?!那怎么行?一辈子一次的事怎么说不办就不办呢?我去跟爸说!”
哥哥:“算了,爸肯定有他的考虑。”
妹妹:“哎,哥,你要是结婚了,准备怎么跟未来的嫂子介绍爸爸妈妈呢?”
哥哥:“妈很好啊,勤劳善良,好相处。”
妹妹:“那爸呢?”
哥哥:“爸爸要是放在小时候我一定说不出来,因为我总感觉离他很远。现在,我想我懂了。我会告诉我的新娘,我们有一个普通的,慈爱的父亲和一个幸福的家。”
新郎独白::
“小时候,我爸太忙,经常见到的都是妈一个人,她既当爹又当妈地把我和妹妹拉扯大。那时候小,也帮不上妈什么忙,当妈妈累得眼泪汪汪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今天我结婚了,也算真正长大了,我想对妈说一声:妈,谢谢您!我、妹妹、爸爸,我们都要谢谢您。这么多年来,您辛苦了!
以前我怀疑我爸心里根本没我。我挺难理解:怎么工作就那么重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脸蛋红红的农村孩子,手里拿着牛奶对着镜头说:这是我第一次喝牛奶!他们是那么的高兴。想想我自己,我是从小喝牛奶长大的,在那之前我真的从来没想过会有人没喝过牛奶。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我爸为什么忙,明白我爸最看重的是什么。我哭了。小时候我以为,爸就我这么一个儿子,难道他的工作就比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还重要?现在想想,那时候是我太不懂事了。其实我爸与所有做父亲的一样,只是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就只好把对我们、对家的感情放在心里面了。小时候没有机会跟爸亲近,长大工作了就更不善于表达了,今天我结婚,我想借这个机会做一件一直想做而又没有机会做的事。
爸爸,我想抱抱你!我真的想抱抱你!”
多少年儿子对父亲的误解、父亲忙于公务对子女的疏忽推远了彼此的距离,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新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要紧紧地抱一抱父亲。作为企业家,牛根生和自己的蒙牛团队给千家万户送去了强壮筋骨的营养饮品,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对于自己的爱子充满幸福的同时,无限的怜惜、真挚的歉疚此时不禁百感交集,对于现在已长大成人而且能充分解读自己的爱子,豪放的老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男子汉的情感,深情的眼泪夺眶而出。
牛根生独特的教育观
牛根生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贤淑的妻子、爱子、爱女的四口之家,一家人共同参与并见证着中国乳业的发展、兴盛。但作为多年遨游在乳海中的企业家,无法给家庭足够的时间,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在他把自己的股份捐献给“老牛基金会”的同时,他的爱子牛犇也把属于自己名下的十亿元捐献给了基金会,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巨资捐献者。对于钱财,尤其是对于子女的钱财,牛根生一直有着独特的主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总结了目前国内富豪们所热衷的三件事:一是发展企业,二是与政府打交道,三是教育孩子。“即使是很年轻的老板,也把培养孩子提上了议事日程,80%的人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
2005年时牛根生说:“虽然蒙牛成立只有6年,但我现在已经在考虑它百年发展的事。我活不了100岁。如果孩子继承了,是人才还好,不是人才就害了企业也害了他。我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和运行机制,让蒙牛能获得百年发展。都说民营企业短命,谁说蒙牛不能是可口可乐、奔驰、雀巢?”
不令其有,则不令其无——牛根生的金钱观
“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牛根生对待钱财,他的观念是“不在所有,重在所用”。“常言道,富不过三代,那我就不让他富。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企业垮了,或被不肖子孙祸害了,失去钱财就很难受。我现在是自己让它从有趋于无,这才是支配金钱的最高境界。”他觉得这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事。
“我要给我的儿女留下怎样从无到有的本事,而不是留下钱财。他们学我怎样从无到有的本事,而不是直接继承我的财产。”
虽然没有给他们留下物质的东西、金钱的东西,但留下了精神。”我的儿子若干年后,也许你不认识他,但只要企业活着,他就有一张名片。他有的不是钱票,而是名片。像可口可乐的第几代,卡耐基的第几代,洛克菲勒的第几代,这个名片多珍贵。”
谈到绑票这样的话题,他轻松地说:“绑票,绑票,有票才绑。现在捐了,没票了,自然也就没人会绑。”
牛根生捐出股份后,女儿牛琼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原来,当初福布斯登出亿万富豪榜后,不少人时不时让她埋单,而且说:“你们家那钱怎么花得完呀?”同学关系也突然变得微妙起来,有人疏远,有人目光异样,有人还不时奉上几句怪话。事实上,上了富豪榜的老牛,从2004年6月上市,到年底宣布捐出全部股份,没从股票升值中收获过一分钱,是个地地道道的“纸上富翁”,即便如此,前后也只有半年的时间。这种状况反映到老牛女儿的生活上就是:原来每月的定额生活费,上市前、上市后、捐股后都没变过;定额没变,花钱处却多了,日子变得拮据起来。起初还从母亲处拿点钱,时间长了不好意思再张口,有时免不了尴尬。
最近,她的父亲捐出股份后,媒体上作了报道,原来让她买单的不再让买了,不友好的也友好了,她在大家眼中又恢复到“常人态”,一度不够花的每月定额,现在又能“自给自足”了。
由此及彼的感恩观
现场播放牛根生夫妇结婚照片时,主持人介绍说:“他们结婚时,别说是有房子、汽车、新衣服,什么都没有,只是洗了洗衣服,擦了擦鞋,就结婚了。长期以来,他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始终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刚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在财富列车风驰电掣般向他冲来的时候,他连手都没沾,就把价值数亿的股份悉数捐出,转眼间完成了“从有到无”的回归。
他大把大把地送人钞票,但家人花钱却锱铢必较:外出旅行时,甚至摊开地图算计怎样走才省钱,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深知,多年来的积蓄已经全部捐出;在员工食堂里,身为总裁的他,一样地排队,一样地刷卡,一样地找座位……一碗面条,一碟咸菜,是他在这个食堂里最经常吃的“盛宴”。他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都是从简朴入奢侈易,而从奢侈回归到简朴难。与其这样,我们就不给自己建立奢侈的土壤。青年人,只要是能工作,就会有饭吃,自己有饭吃的时候,要颠倒着想:是谁给了你这碗饭,对于给你饭吃的人,要永远充满感激。感激不仅仅需要在心里想,还要做出来,用行动回报给你营养的人。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蒙牛人来说,蒙牛之所以有今天,是草原养育了蒙牛,是奶农养育了蒙牛,我们就是要通过创造增长的业绩,为强壮中国人,为回报奶农做贡献。
面对着直播的摄像机,他对在一线工作的每一个员工为蒙牛事业而奉献的员工表示敬意,对他们给新婚儿子儿媳的祝福表示感谢。作为蒙牛的创始人,他不仅自己已经注定一生和蒙牛在一起,而且希望自己的家人和蒙牛在一起,和大草原上为蒙牛发展贡献了一切的奶农在一起。因此牛根生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不忘叮嘱蒙牛人,回报草原,回报奶农。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21 , Processed in 0.0435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