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无战略空间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过一次衰退,美国人通过新经济和金融创新解决了。但是这次美国遇到的问题还能再次通过金融创新和更新的创新解决吗?我没有看到希望。 我认为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利用统治力量转移财富的行业。几个人拿一个方案,一按电脑,财富就转移了。世界上还有这么简单的财富创新方法吗?没有! 一个国家如果最后最繁荣的是金融行业的话,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的西班牙。 西班牙衰落是因为太有钱了。通过开发殖民地把世界的财富都拿到了西班牙,于是西班牙出现了和美国极其相似的情况,这个国家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了。做什么都不愿意做,肯定导致产业空心化。一旦他的统治力量让转移财富的机制不存在了,也就衰落了。 中国经济是充满了往前走的战略空间,而美国经济往前走可能是过度创新,往后走是他不可能走的路,他缺少战略空间。 金融业的创新风险越来越高,更新的新经济也许就是哥本哈根这次会议上所讨论的低碳经济。但是我们发现,中国已经能跟美国讨价还价了。所以美国制定世界规则的能力降低了。也就是说,他通过掌握世界产业阶梯的前沿来分配世界产业价值的能力已经降低了。所以我不认为他在低碳经济里面能够有所斩获。尽管经济危机过去了,我们发现美国经济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我称之为世界的坎。 中国企业的最大筹码 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的筹码是什么? 我们最大的筹码就是抓住了30年以来世界营销格局,或者消费者市场发生变化的最大机遇,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沃尔玛、家乐福在全世界普及所带来的重大机遇。 在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只要你价格稍微有点优势,哪怕不是名牌,照样卖得很好。沃尔玛、家乐福从零售业向上游的整合,下订单下到小企业。这样的机会小国家无法抓住,只有中国这样巨大的国家才能把世界这么大的一个机遇填补。到目前为止,我还很少见到有人从微观上来分析中国这样的成功现象。 第二,全世界范围出现的和品牌消费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新的消费趋势,称为淘宝消费。淘宝消费是和品牌高附加值消费相对应的。 第三,消费焦点和品类属性变迁。原来一些象征性产品,注重品牌的,越来越变得不再具有象征意义。品类属性的变化使得人们原来需要注重品牌的,不怎么注重品牌了。很多研究者过度夸大了消费者往上走的变化,而没有观察到消费者往下走的变化,过度夸大了普通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 爬坡的目标 这几年应该是中国营销发生质变的时候,中国要爬坡,要树立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现在是创建中国跨国公司的非常好的时机。 第二,从产业规模发展到产业品牌。 第三,在世界100强占据一席之地,我们还不一定够格,但是我们能不能用未来10到20年,在世界品牌1000强当中占据30%的位置? 第四,我们要把握产业链的中端,就是迅速占据以前韩国和日本的位置。 第五,为了防止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地区差在国内完整地复制国际产业格局。美国人做的事,日本人做的事,东部人做;东部人现在做的事,西部人仍然可以做。沿海地区向西部转移,在国内复制国际的产业格局,别的国家做不到,中国能做到。美国能做到,但是美国没有做。这就使得他的战略回旋空间变得非常狭小。 在国内市场完全复制这种格局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有非常大的战略回旋空间。比如说目前中国的家电下乡不就是因为有很大的战略回旋空间的原因吗?当创维这样的企业在城市消费饱和的时候,我们的农村消费依然是饥渴状态。(文章编号:3100106,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106613886619)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8:28 , Processed in 0.0375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