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无伦理,胜者为王
当下很多人举着伦理的大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批判。在正义凛然的背后,隐藏了其虚伪和无知。 士兵的天职就是为了打仗,只有成功与失败之分,没有高尚与低俗区别。营销如战争。兵者,诡道也。就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一样,你能用伦理去批判它们吗?你能说瞒天过海、反间计违反了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准吗?两军作战,还有人道的杀人和不人道的杀人吗?竞争中失败的企业倒闭了,老板因为负债累累而自杀,你能够说是胜利的一方没有道德,把人逼上死路吗? 营销是为企业生存、发展而存在的,是为竞争而存在的,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什么策略手段都可以使用,营销不必考虑伦理! 伦理主义者可能会说,有些营销方法有夸张、误导、恶俗的成分。实际上,无论广告是否符合你认为的伦理,都有夸张和心理暗示的成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笔者认为,只要是法律法规不禁止的,适当的美化、夸张或者用标新立异的手段做营销都是允许的。至于产品质量的判断,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也不是营销的责任。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市场上有两种家电,一流的家电A,二流的家电B。B家电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名气上都不如A,但B会在宣传上强调自己的优势等等(在法律法规内的宣传),让人感觉不比A家电差,价格还便宜了300元/台。有消费者张三被B厂家的宣传所打动,买回去了,但用的过程中发现B家电的质量确实不如A家电,感觉自己上当了,痛骂B家电无良。 伦理主义者可能也会和张三一样指责B家电,但事实上张三的购买决定一方面受了B家电宣传的诱导,另一方面更受300元差价的诱导。很多人在批判B商家奸诈的同时,却忽略了他在价格上所做的实质让步。就像我们经常骂国产手机质量如何低劣,却绝口不提他的超低价格一样,这种伦理批判是不公平的。
营销与伦理:傲慢与偏见
伦理是简单的,营销是复杂的。 大企业要卖产品,小企业也要卖;质量高的要卖,质量差的也要卖(在国家标准范围内)。顾客讲究“货真价实”,但营销要讲“货真价不实”,因为营销要讲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而伦理并不考虑这些。营销要做附加值,要做品牌价值,单纯做货真价实,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传飞)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