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没有密码,中国品牌期待传奇 文/唐勇菊
一张行业人尽知而消费者不知的“洋皮”,在央视侦探式的报道下昭然若揭;一个运行了十几年的“达芬奇密码”,瞬间公布天下;一场关于家居行业以及本土品牌的包装手法和诸如工商管理、诚信经营、消费选择的讨论,正在各路媒体的围攻下持续发酵......
难道家居行业危机时代到来?我认为,破坏力有限,正面影响深远,中国本土品牌正迎来重大发展契机。 家具行业长期存在的发展弊端和消费观的畸形可以说是达芬奇事件的主要原因。在家具市场中,一些消费者盲目崇洋媚外、贬低“中国制造”的现象确实存在。因此家具企业也好,流通渠道商也好,脱离自身现实顺应消费者这种需求的后果是——终将被消费者抛弃。 对家具企业来说,事件对那些走高端外来品牌路线的企业会有较大影响,它们会审视、调整自己的品牌策略和宣传手法。而我相信大部分的家具品牌不会改变既定策略,只是更加注重运营各个环节的把控、营销传播的规范以及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对家居流通渠道商来说,事件会对此类家具销售产生短时间的较大影响。各渠道商尤其是规模小且专营此类家具的渠道商会调整经营策略。而对于自身具备强大品牌效应,不倚重某类家具品牌的渠道商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吉盛伟邦等,影响甚微。 对行业协会来说,事件之后,各类家协的责任,可能不仅仅在如何“联合”上,更应该在如何“引导”上,这种引导,包括对家居企业品牌策略的引导,更包括对消费者的正确消费引导。 真正深远的影响来自消费者。 消费者的觉醒,是迟早的事,此次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外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牌会以更加审慎的目光去看待,不会盲目崇洋媚外。更重要的是,达芬奇的消费者绝大部分是社会精英、时尚、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他们观念的转变会影响到普通消费者,有助于人们客观对待产品和品牌、品质和价格、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从这个角度看,达芬奇事件对家居行业乃至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是正面的。而这,也正预示着其为本土品牌引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达芬奇没有密码,中国本土品牌期待传奇。 中国家具品牌乃至其他行业本土品牌,应该更有信心,要敢于、善于用本土形象引导本土消费,而不能总依赖“洋马夹”效应。做本土品牌的领导者,才抓住了发展的根本。 中国家具产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行业,却创造了6000亿~8000亿元的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显重要。实际上,尽管中国家具品牌在品牌形象、产品质量、精工精神以及文化延伸上与国际强势品牌的确有差距,但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不管是外销还是内销,我们在生产能力和成本领先上的优势应该成为我们信心的源泉。 所以,我认为中国家具品牌在经营理念上要实行三大转变: (1)在产品生产上,要从工匠意识向工业意识转变。 (2)在品牌塑造上,要从被动、山寨、崇洋媚外的小农意识向高屋建瓴、全盘策划的精品意识转变。 (3)在推广手法上,要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战术向营销战略指导下的整合营销传播转变。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金焕民)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