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基于对国内市场特性的认知,我提出了“渠道陷阱”的假说:在我国消费品市场上,当领先者的渠道宽度(主要指零售宽度)超过一定边界时,渠道体系就有可能崩塌,导致销售急剧下滑。 这一假说近几年来不断得到验证,似乎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规律性。在此,我做一点修正,将“渠道陷阱”改称为“份额魔咒”。 “份额魔咒”意味着,我国消费品市场上存在领先者市场份额的边界,即最大值。这一边界是不能逾越的。从客观上说,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一旦抵达边界,就会止步不前;从主观上说,领先企业若试图超越这一边界,则会被无形的墙撞击回来,甚至引发市场份额的急剧下滑。 “份额魔咒”是我国消费品市场的特殊产物。我国市场是一个纵向层次分明的立体市场,现代连锁业态的下沉渗透,以及对传统业态的整合,需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同时也存在下沉的极限。因此,在广大的乡村、城镇市场上,分散的传统商业形态仍会长期存留,在局部地区甚至占主导地位。同时,我国市场幅员辽阔,消费者众多且分布极不均匀,导致了渠道数量众多、密度较大。 在此市场背景下,企业欲提升市场份额,必然增加渠道宽度。而渠道宽度越过临界值,则有可能超出企业管理市场的能力,出现恶性竞争和市场秩序混乱。于是,价格以及商品流向无法控制,渠道利益受损,销售意愿下降。而竞争对手往往乘虚而入,用较高的利益回报吸引领导者的渠道伙伴易帜。 此外,有些企业过于追求份额,无节制地向渠道灌水、压货,张力过大,导致动脉血管(分销)和毛细血管(零售)同时破裂,亦会出现渠道体系的崩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施炜)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