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柴油荒卷土重来,过万民营加油站和批发商面临断油问题。中石油、中石化相关人士回应称:调价后严格按照发改委公布的指导价格销售成品油,从未收紧对民营石油企业的供应,部分地区民营油企感到用油紧迫,属正常情况。 可这些不过是常规解释。所谓油荒,指的都是民营油企油源荒,与垄断巨头无关。数据显示,中国不缺油。确实,中国从不缺油,缺的是定价机制。 从上游到下游,围绕石油链条的一系列定价机制出现了问题。 国内成品油定价涨多跌少,与国际市场不衔接。按照2009年5月制定的定价机制,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会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以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 而国际市场上,布伦特等三地原油价格并不统一,国际油价波动一般是在小幅上升之时急跌,国内原油不论成本如何一概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定价,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内成品油但凡调价,大多数是在涨价。 如此定价对于中国的石油安全影响太大。市场对于中国的预期需求过于明确,22天,4%,只要到时调控价格,就可以直接调控中国的成品油价,进而决定国内的成品油需求增减,中国的定价权太阿倒持,操控于国际资本之手。 考虑到价格安全,有关方面表现出改革现有成品油定价体制的愿望。据经济观察报9月19日报道,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基本完成了对该机制的新一轮优化评估工作。新的评估意见是,将22天调价周期缩短到10天,对4%的涨跌幅度进行修改,这已经在内部得到共识。“大方向已经明确,就是要更加市场化,逐步实现由市场定价”。 没想到,该方案难产。据笔者了解的信息,各个民营石油企业愤愤不平,按照22个工作日、4%的定价机制,民营油企还能够有应对时间,不至于全盘受控,一旦定价时间缩短,民营油企从备货到价格难以应对,不得不跟着石油巨头的步子团团转,“民营油企以后就没有活路了”。 对石油巨头来讲是市场化,对民营企业而言就是可怕的非市场化。在油源被石油巨头死死卡住的情况下,民营油企希望行政之手介入,以获得一线生机。这暴露出我国石油定价的关键难题:在资源行业开放、追随国际油价之后,从未实行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而任何一个产品的定价,在垄断的情况下,就应该由政府定价,不应奢谈市场化;在竞争开放的情况下,就应该由消费者的供需定价,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 而中石化也撕下了遮羞布,中石化销售公司有关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公司要首先保证自己的加油站柴油供应,“民营加油站是企业,中石化也是企业,我们是要保障市场供应的,没有保证民营加油站的责任。”换言之,民营油企断供关我何事,只要石油巨头不断供即可。 十分蹊跷的是,每次降价就出现油荒,每次炼油亏损,就需要减产检修,以提升质量,其实质是获得垄断溢价。对于石油巨头而言,定价仍然受到控制,垄断溢价没有充分享受,实在是心意难平,因此时不时就以油荒倒逼一把,来显示自己的隐性定价权。 “定价荒”是中国石油行业的命门。我们将定价权交给国际投资者,却不放开规模以上大型民营企业的成品油自主贸易权,甚至以危险的伪市场化当做国内垄断的华丽外衣。这说明,中国石油领域的真正威胁,是目前不合理的定价体制。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3:10 , Processed in 0.0348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