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钱荒”
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迫,中小企业能从银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贷款已经相当不错。
在有近40万家中小企业的河南,情况也不容乐观。银行贷款全面收紧,由于贷款额度紧张、资金困乏,银行熟识的客户贷款也比较困难。 某股份制银行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他们银行贷款额度非常紧张,月初就把当月的额度发放完毕,对一些已经答应放款的客户,只能拖一拖。 资金紧张让民间借贷风生水起,河南担保公司的数量早已稳居全国第一,但高额的利息,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 记者了解到,河南很多企业都在为钱发愁。河南某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其负责人辗转多地,渴望获得资金。多家企业试图通过信托、私募、担保等途径获取资金。一些规模较大,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业,期望获得券商、私募的帮助,实现上市融资。而一些规模小,缺少实物资产的小微企业,基本已经放弃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打算,转向亲朋间借款,以维持经营。 为了获得资金,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内部融资,承诺给员工一定分红,向员工集资。记者了解的一家纸张贸易企业,其修建的仓库,就由员工集资建造。仓库所有权归出资员工所有,企业再向员工承租仓库,并支付相应的租金。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获得了资金,员工也得到了好处。 另外,面对融资困局,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另辟新路,在原有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渠道之外,探索融资租赁、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新途径。 为了应对“钱荒”,为了生存,中小企业已经发起了一场突围战。 对此,河南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建议,中小企业要自救,消化紧缩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生存能力,需要在融资渠道上进行创新,如几家企业联合,互相担保,资金互助。 多方求解
但企业的自救远远不够。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事关就业、稳定。在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担保、贷款周转金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银行也不应一味地“傍大户”,而应通过金融创新等办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应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公司债券市场等。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已经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等九条措施(简称“国九条”)。会议确定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加大对中小型企业在金融、财税方面的扶持,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困局,救活一批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从长远来看,也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所需的资金保证。 困局面前,信心比困难更重要,只要各方合力,共度难关,中小企业一定会再度迎来发展的春天。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4 00:00 , Processed in 0.0383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