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原理与大单品
营销专家叶茂中给福建晋江一家糖果企业咨询时,发现对方虽然有数千个单品,但没有一个能够叫得响,于是,他从数千个单品中选择了一个,打造成大单品,即后来广为人知的“雅客V9”。围绕这个大单品打造品牌,做营销,很快就脱颖而出。 只有一群小产品,缺乏大单品,就如同一群小舢舨,成为不了航空母舰。一个航母战斗群,离开了航母,还有战斗力吗? 企业的产品群,核心应该是大单品。大单品的销量,才是有份量的销量。大单品与小产品群的关系,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单品活跃了,小产品群就跟着活跃了。 企业需要推广的产品或许很多,但集中资源,打造一个大单品,然后通过大单品带动小产品群的销售,才是正道。 因此,开发新市场时,首先要单品突破,然后在单品突破的基础上实现产品丰富。
大单品与品类垄断
大单品做到一定程度,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大单品拥有者可能会成为品类的垄断者。 尽管其它方便面企业也有红烧牛肉面,但无疑“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已经基本垄断了这个品类,就如同统一垄断了“老坛酸菜”、双汇垄断了“王中王”、王守义垄断了“十三香”一样。 一旦某个企业打造了大单品,并且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那么就会令竞争对手左右为难。比如,当“老坛酸菜”成为大单品时,其它方便面企业会很难受:如果跟进,那么就等于大家一起协助统一把“老坛酸菜”这个品类炒起来了;如果置之不理,那么等于坐视对手成功。
大单品与企业成长图谱
几年前,我与营销专家金焕民老师提出“企业成长图谱”的概念,即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路径。其中一个路径就是:大单品——品牌——大单品群——强大品牌。 企业的成功需要一块基石,这个基本可以是大单品。当大单品成功时,就可以支撑一个品牌的崛起。如果企业能够同时打造多个大单品,那么就有可能进入强大品牌之列。中国的成名企业,通常都有一个大单品。而世界级的企业则通常拥有大单品群,如宝洁、雀巢、可口可乐。 一颗参天大树,或许经不住风吹雷劈,但一片大森林,却可以做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单品从何而来
现在流行市场细分,目的是使产品更有针对性。然而,大单品却是反市场细分的,是广谱化产品,有悖于当前的主流营销思维。 大单品从何而来?江湖流传有这样几个来源: 一是如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的来源,是万人试吃的结果。确实,作为广谱化的产品是要符合大人口味的,万人试吃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但也有反例,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经过万人试饮的新可乐却夭折了。 二是高层的深刻“洞察”。统一在推出“老坛酸菜”时,就遭到营销队伍的集体反对,好在管理层的坚持才得以成功。 如果说上述两种来源都有点江湖传说的味道,那么,“试错”之后的“试对”却是很有效的第三种来源。 大单品有时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有的企业推出新产品时并没有意识到它可能成为大单品,只不过当作普通产品在做推广,推向市场后才发现它的价值,重新当作大单品推广。
局部试验与全面推广
大单品的推广失败可能是件高风险的事,因为一旦确立为大单品,势必全力以赴,否则,失败就是大概率事件。无论是员工的共同赞同,还是高层的“深刻洞察”都不是确保成功的充分条件。 如何才能让成功是件大概率事件呢? “做试验田”就是一个验证想法的好办法。局部试验可以冒险,全面推广就要追求保险。局部试验可以失败,全面推广不能失败。 局部试验要达到下列目的:一是能否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二是以局部试验的成功,说服反对者。因为巨大的成功之前,往往会有巨大的争议。化解争议的最佳办法不是说理,而是拿出成功的事实。 在营销队伍中有这样一群可怕的反对者,当领导的决策不符合他们的意愿时,他们可能并不在口头上反对,但一群却可以极其地达成一致,以“集体失败”证明领导的决策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局部试验的成功是极佳的说服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刘春雄)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