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经历多年“井喷”后的中国车市,缓缓步入了另外一个阶梯——“二次购车时代”。 “二次购车时代”是相对首次购车而言的。由于中国车市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首次购车占据主导地位,直到目前,这一格局才有所变化。 相比首次购车,二次购车用户的购买目标更加明确,购买行为更加理性。这一切都将给中国车市和国内外车企带来深远的影响。那么,车企如何应对“二次购车”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车市驶入“二次购车时代”
“这是全球最诱人的市场,但也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车企的绞肉机。”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车市的光鲜与残酷。从2002年起,中国汽车市场“一飞冲天”,此后便一路高歌猛进,从当年的100余万辆跃升至2010年的1000万辆,期间甚至都未曾经历过任何的“涨停期”。 如今,中国车市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这一舞台吸引了全球所有的主流车企,再加上不断涌现的自主品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随着市场增长率不断降低,一场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大戏即将上演。 预言正在变为现实:2011年以来,坏消息不断出现,先是购置税优惠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的取消,随之而来的则是北京等城市限购,随后是新一轮油价上涨,眼下节能补贴又在酝酿取消......随着利空因素不断出现,一些自主品牌资金链变得紧张,比亚迪等企业绩下滑。一时间,中国车市山雨欲来。 如果有人说,上述现象仅是中国车市发展变化的表象,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话。事实上,中外品牌的市场表现可谓一叶知秋。进入2011年,一些品牌集体步履蹒跚抑或遇到困境,而与此同时,大众的多款车型尚可加价销售,而宝马的2011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0%。高端品牌仍在享受饕餮盛宴,而自主品牌已经品尝到深秋般的况味。 上述局面的出现,是与中国汽车购买结构的变化密不可分的。今天,随着车市日趋成熟,大量已购车用户逐步进入换车周期,二次购买在汽车消费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已经超过首次购车的比例。这不啻为宣布: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二次购车时代。
二次购车时代”的消费主体
事实上,“二次购车”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具体而言,消费者在首次购车后,随后可能会面临增加购买(以下简称增购)和换车购买(以下简称换购)两种情况。所谓增购是在原购买产品基础上,再增加购买一部或多部新车(比如从家庭拥有一辆车到每人拥有一辆车);所谓换购是指车主将原有的汽车在二手市场卖掉,再换一部新车,例如可将旧车交予4S店做置换购买,以便抵偿一部分车价。 麦威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汽车市场中首次购车比例、增购比例、换购比例分别为55.2%、19.9%和24.9%。在各细分市场中,二次购车的比例与市场的级别呈正相关关系:在级别最低的A00级市场,二次购车比例仅为18.7%,而在B级车市场以及SUV市场,这一比例分别达到了49.1%和54.9%(见图1)。这一趋势也说明,级别越高的市场,用户的汽车消费经验越丰富。 从时间序列看,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二次购车比例仅2.9%,2005年该比例为11.1%,2008年为20.3%。2010年达到44.8%。
“二次购车”的消费行为特征 从消费行为上看,二次购车的消费者与首次购车者存在明显差异: 1.由于已经拥有了汽车购买和使用经验,二次购车者更加懂车,更清楚自身的需求。因此,他们购车时目标明确、判断标准清晰。这对于口碑较好、性能稳定、品质领先的品牌无疑是较为有利的。 2.二次购车的消费者,往往有升级消费的冲动,也就是说他们在第二次买车时,往往会买一部较第一部车档次更高的汽车。这一特征对高端市场是非常有利的。 3.二次购车的消费者更注重彰显个性,比如SUV、轿跑或一些小众品牌的轿车等,这将导致市场更加多元化。 上述消费行为的变化将对汽车市场的现有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市场结构的变化
相对首次购车,二次购车者用户购买决策的方式将发生较大变化:具体而言,消费者关注的因素将会出现较大变化,最终导致市场结构随之调整。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相比首次购车的用户,二次购车用户对安全性、质量、动力&操控、品牌、舒适性、空间和口碑的关注均有所上升,而对价格、外观、油耗、装备、用途等方面的关注度则所有下降。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张晓亮)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