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尴尬的分手 统一开启的酸菜牛肉面市场,引来各大品牌竞相跟进。白象也不例外。 近期,白象酸菜牛肉面广告陆续播放。陆毅面对一桶红烧牛肉面说:“我们分手吧,你太乏味了,生活需要新感觉,再见了,红烧味。”画外音:白象老坛酸菜牛肉面,一口爽到底。 从产品诉求上看,白象广告无显著特点,更多地表达一种观点,引导一种行动,缺乏对酸菜面核心卖点的提炼。而其代言人陆毅一般给大众印象是小白脸、公子哥的形象,虽然近几年陆毅风格更趋于实力派,但早已风光不再,他的形象似乎与方便食品不太相符。 从广告创意上看,白象是要扛起与红烧牛肉面决裂的大旗,但仔细揣摩,白象广告有几大硬伤: 其一,提出与红烧味分手的策略过于牵强。酸菜牛肉面的创新者是统一,而不是白象。白象的宣传策略有意向酸菜牛肉面的创新者角色靠拢,像是在捡统一留下的漏洞。而作为后续跟随者,这种诉求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其二,没有将自身优势做进一步深度发挥。白象的骨汤概念诉求已经很久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已经形成了一定差异化。但积累多年的骨汤差异化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到酸菜牛肉面上,而是一味的强化老坛酸菜,仅仅做为一个跟随策略而跟随。 白象的广告策略扮演的就像是一个小丑角色,它让这场酸味大赛增添了几分幽默风趣。更为重要的是,白象的广告传播完全割裂了与自身的关联性,缺乏营销策略一脉相承的特性。
康师傅,不再只是这个味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儿!”这个传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语,帮助康师傅一步步确立了在方便面市场中的霸主地位。康师傅也凭借年销售额达70亿元的红烧牛肉面成为行业领跑者。 而今,我们再次打开电视、网络、报纸等,到处充斥着酸菜牛肉面的广告,各方传媒酸味一片,红烧味已然沉默。康师傅,这个方便面大佬,在这场酸味大赛中也毫不损色,即使作为跟随者,也要有声有色。 于是,姚晨代言的康师傅陈坛酸菜牛肉面广泛传播于各大媒体。 “小姐,要面吗?“姚晨略为思索:“我要这个。”从包里拿出一包酸菜面......“好酸爽,正对味。” 作为实力派明星,姚晨旺盛的微博人气,大大咧咧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赚足了眼球,但与白象一样,一款酸溜溜的酸味面似乎与其形象不太相符。产品元素与代言人气质没有达到有效融合,而统一的广告其代言人与产品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广告创意比白象的分手篇略显高级,但其广告场景及广告台词似曾相似,模仿痕迹浓厚,缺乏新意。场景设置上与统一相比缺乏细心、精心设计。 从产品诉求上看,广告风格与红烧牛肉面一脉相承:陈坛发酵,辣椒爆响,牛肉精炖,劲道好面,从辣椒、面、肉、菜无一不提及,落入俗套,聚焦效果差,没有突出诉求重点。 康师傅的酸菜牛肉面市场策略也仅仅是作为统一酸菜面的跟随者,从广告宣传、包装设计等方面与统一酸菜面相差无几。在一定程度上,康师傅和白象都在为统一做嫁衣裳。 但是,也许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过于强势,也许是统一方便面被压制的时间过长,酸菜牛肉面——这个方便面市场中的潜力股被统一企业充分挖掘,率先发力,迅速建立起全国知名度。方便面市场,早已不再“就是这个味儿”。
酸味运作何去何从
统一方便面,作为酸味大战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当之无愧的酸味大战领军品牌。在这场大战中,统一方便面以年销售20亿元的业绩暂时领先,并大有攻城略地,一举拿下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市场份额的势头。 但是,酸味格局未定,未来酸味市场如何,充满变数。
统一,重塑品牌系统 统一企业,需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加强: 一、口味强化 消费者口味是最难以琢磨的,也是最为挑剔的。当红烧牛肉面一统天下的时候,也只有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经典,被消费者赋予长久的消费热情,成就了康师傅的王者地位。 酸菜牛肉面虽然由统一率先发力占据消费者心智空间,但作为尝鲜阶段的消费者对口味纯正与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升级,随着消费者认知的进一步提升,必然对酸菜牛肉面的口味纯正程度做细细揣摩,筛选出大众所一致认可的正宗口味。 从这一意义上讲,统一方便面任重道远。它需要深入研究消费者,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认知、习惯等。 二、口味的差异化 酸菜牛肉面在西南、华中、东北等区域成功,远远没有达到全国各地一片飘红,也远远没有达到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那样全国家喻户晓,成为方便食品的首选。统一更多的需要深入研究各地对酸菜味的不同需要。东北人对酸菜口味的要求与西南定有些许不同,西北人不见得对酸菜味钟情,华东地区也不是一酸而定。 区域口味的差异化更多地要求企业在统一口味的基础上做出更为适宜的改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钟 辉 王金涛)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