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做差异化 2008年前后,在国内农药企业蜂拥而上,生产草甘膦的时候,克胜却没有涉足,原因何在? “当时在宁波在开双交会,我们公司的几个高层去和一家设计公司签约设计草甘膦生产线,定金都交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却掉转船头,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吡虫啉的优化等。大家都上,我不上的原因,应该说是对产品对行情的判断吧。”吴重言这样解释。 当年一哄而上的草甘膦企业,在今天行走可谓艰难。很快上马又下马,浪费了很多资源。 “这和人选择老板,选择公司,选择职位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的一生怎样能挡住这样或那样的诱惑是很重要的。给自己定好位,明确发展方向。我们企业的发展就要遵循规律,尊重规律,不要违背规律。” 在趋众的市场面前,对照自身的优劣在选择时更为重要。好产品很多,但好产品不一定能做好。好产品,好技术,如果没有好市场做不好,和自己企业的战略不符合则会把好产品做坏。 一个企业的资源毕竟有限,一个企业和一个产业一样,都需要按照规律去发展。从发展定位来说,克胜一直坚持自己的战略路线——差异化,并将之做精、做专、做强,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优势。 “从企业定位来讲,我们不适合搞小而全,大而全;也不做万全产品,就好像药店,什么药都卖,包治百病,这是不科学的。” 克胜近20年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产品在主导。1993年开始做杀螨剂,品种很单调,但是有了口碑。克胜从1995年开始研究吡虫啉,真正大规模开始生产是从1998年开始的。 对于上市热,吴重言采取冷处理。 盘子大如克胜,至今没有冲击IPO,好奇者众。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上市,克胜也要上市。上市就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样,是人这一生必须要经历的,就是看你有没有准备好,有的是匆匆忙忙就结婚了,在上市的问题上我们克胜没有早恋,也不可能早婚,是要符合资本市场的规律。克胜上市不光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我们对上市的定位很清楚——不光是成为公众公司,不仅仅是财务的批露,更重要的是上市以后给企业带来什么,给社会,给我们自身带来什么,是不是可持续的,积极向上的,不仅仅是要有好的产品给股民。” 吴重言又一次不同于众。 “腾笼换鸟”即机遇 农药企业向专业园区或化工聚集区集中,推进了农药企业集聚,实行污染集中治理,减少点源污染,实现农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企业进园区意味着搬迁成本和资源的浪费,这是搬迁被诟病的原因。 如何看待搬迁?吴重言认为,搬迁之于克胜犹如“腾笼换鸟”,是克胜迎来的新机遇。 克胜的第二工厂始建于2003年,第二年投产,至今还不到十年。第二工厂为克胜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建湖,克胜作为第二纳税大户,是在第二工厂实现的。 真正成为吡虫啉行业第一家,是在第二工厂完成的。 与华东理工合作,实现自主产品和专利产品的突破也是在第二工厂完成的。 吡蚜酮成为植保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力捧的产品,其产能实现也是在第二工厂完成的。 第二工厂为克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把原药合成农药,把农药原药搬到更好的地方——江苏省政府定点的专业园区去生产,更加规范,可以扩大规模去生产。“这有什么不好呢?我认为搬迁对克胜来说是机会是机遇。” 克胜目前也在筹备搬迁,化工合成将全部搬到连云港化工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1000亩,起步用地近300亩,比第二工厂还大,而克胜还会更好地去发展第二工厂。 “腾笼换鸟”实际上是一次优化,要从一种价值观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仅仅考量资产的多与少。要看这个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包括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都应该考虑。 “这样综合起来看,以后是一个盈利的过程,把第二工厂的原药合成工厂变成新建的环保剂型的生产基地。克胜现在登记的悬浮剂品种有十来个,像我们吡蚜酮,专利产品哌虫啶等都是悬浮剂,我们近三年登记的产品,悬浮剂占30%。我们要在第二工厂打造国内一流的环保剂型产业化基地,这和集团的发展规划也是吻合的。原药放在连云港工业园去做,这样分工更加明晰,这样可以做得更专业,更专注,更有特色,更有个性。”吴重言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22:07 , Processed in 0.0367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