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在今年三月份,曾分别约谈白酒及啤酒企业。当时,对白酒企业涨价提出批评,对啤酒企业“表示理解”。
但结果却是:九、十月份,洋河、五粮液等大规模涨价,其它白酒企业也蠢蠢欲动;反观众多啤酒企业,却不敢轻举妄动,雷声大雨点小,谁也不敢轻易先涨价,更不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调价”。 啤酒企业,为什么没有白酒兄弟的“豪气”呢? 笔者为此做了一副对联,以飨读者,诸君莫笑: 上联:白酒龙 不让涨 我偏涨 不涨也涨 龙游四海 下联:啤酒虎 让你涨 你不涨 涨也不涨 虎落平阳 横批:咋就不一样 “其实,我也想涨价”
其实,啤酒更有涨价的理由——
原料大幅上涨
在啤酒的生产成本中,麦芽约占40%,大米占40%~60%。而最近一年以来,两者价格均已上涨近30%。 啤酒所用的辅料,如水、酵母、啤酒花等也持续上涨。据了解,啤酒花已经从2010年的2~3万元/吨,也有了大的上扬,而且还供不应求。 同时,各种包装材料、能源等也都大幅上涨,更使得啤酒企业纷纷叫苦不迭。 物流成本高企
啤酒是典型的“又重又不值钱”的消费品。一大车啤酒的价格和利润,可能还不如几箱茅台五粮液。可这一大车啤酒的运输成本、装卸费用可不是小数目,尤其中国的各种道路收费、超重罚款等,更是一大块支出。 所以,啤酒企业有所谓的“销售半径”,既是为了保鲜,更是因为巨大的物流成本支出。 人工成本攀升
啤酒企业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随着劳动力的价格水涨船高、用工成本的上升,确实让啤酒企业深感压力。 涨,还是不涨,这是个问题
既然这也难那也难,这也高那也高,发改委都“表示理解”,那就涨呗。对不起,要是问题这样容易,就不必再耽误各位看官的宝贵时间了。
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对啤酒企业来说,涨价或者不涨价,绝对也是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不涨价,根本就没利润可言。即便四大啤酒巨头,年度毛利加起来,还不如茅台一家。2010年,青岛、燕京、雪花三大啤酒巨头销售收入接近600亿元,纯利不到40亿元;而茅台销售收入不足百亿,纯利却高达50.5亿。 原来成本不太上涨,还能勉强活着;可现在全社会物价上涨,利润直线下降,如果仅仅靠企业内部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只有等死。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58 , Processed in 0.0351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