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步步失算的产品新鲜度竞争战

2011-12-27 16:43| 查看: 426914| 评论: 0|原作者: 段文智

摘要: 各种竞争手段都用过了,似乎都无力反扳,产品新鲜度有问题,成了最终罪证。这场提高产品新鲜度、加快产品流速的战争,是扳倒对手的“屠龙行动”,还是头疼医脚的自残式大败局?

第二阶段:双管俱下的矫正

L品牌后续的自我批评不失客观。
黑龙江市场调节之所以失败,并不是敌人有多凶猛,而是自己犯的错误实在太多:前有门店库存管理偏差,后有小脚迈大步、销售计划与订单片面追求“高、大、全”。
L品牌终于明白,产品流动性以及它上面的产品新鲜度光环,不是有了市场调节就可以做到的。它还需要内部计划、预测的准确性,这就是传说中的“内功”。
你不能不承认L品牌的决心,这时黑龙江市场已然成为了“新鲜度、新战场”的全国性样板,全国推行指日可待。
为此,黑龙江市场开始了内部流程管理和市场调节“两手都要硬”的行动。

产品群导入库存风险机制
依据月均销量,L品牌将旗下产品分为A、B、C三类,为每类产品设定库存警戒量,一旦超过即予跳闸。
此举目的是,一方面要减少各个城市随意搞大各个品项肚子的行为,保护产品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减少工厂计划偏差,在生产、物流上达到规模最佳,因为工厂对C类产品的生产往往是一周才开一次工,如果不为该类产品设定库存警戒量,那么要不缺货严重,要不就是库存太大。

上下齐动员为订单挤水
L品牌现有预报流程,以自下而上的计划为主,汇总至调度中心,而调度中心很少根据情况进行自上到下的调整下达。“自下而上”最大弊端是较依赖业务人员的经验和感觉,没有体现出系统管理的真正价值,而业务人员“跟着感觉走”、缺乏全局性,会造成产品库存分布的失衡。
为了减小销售计划的误差,L品牌开始调整流程:
1.自下而上。
参照历史销售数据,结合竞争对手活动,详细分析产品群内各品项、各门店的销售趋势,并充分考虑节假日、促销增量的因素,要求“自下而上”进行销售预测。
业务员做预测要细到门店、单品,而后上报,由区域建立统一的进仓、出仓、库存管理系统,区域经理根据汇总计划合理调配,并对业务人员虚报、预测与实际订单摇摆幅度太大的情况进行考核。
2.自上而下。
在确保总部全年运营指标的前提下,由区域经理与调度中心对销售计划修正,确保积极、灵活地应对变化。
修正的方式主要是:
其一,引入单品控制体系制定计划,就是通过对每一单品的毛利率、进仓量、出仓量、返仓量、库存量进行趋势分析,并结合单品的生产日期库存数量分布,宏观把握每一单品订货量;
其二,汇总各销售区域的计划,与“自下而上”的计划量进行对照、修正;
其三,如果各区域出货与修正后的计划不符合时,适当根据单品销售进度、贡献率强行压货。

建立经销商库存预警机制
L品牌要求黑龙江各城市每日上报经销商进销存数据、产品生产日期库存数量分布,并责成区域分析单品、全品的销售趋势,如果某个城市出现异常,区域马上投入临期品处理费用或是强行压货。

促销规划聚焦
全线产品搞活动,费用撒胡椒面,无法形成压制火力。可见,在产品新鲜度上全面压倒对手,不客观也不现实。
因而,L品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1.挑选与B品牌主力产品定位相似且走势一般的几只产品,重点做促销,以动摇B品牌的市场地位;
2.全线产品的临期品指定1个大卖场进行处理,以避免“特价一出、门店振动”的被动局面;
3.改变特价、绑赠的单一手段,转而引入返利、刮卡等活动;
4.重点保护高端产品、新品,避免在它们身上打价格的主意,以防“出师未捷身先死”。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段文智)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8 00:31 , Processed in 0.0436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