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德国人的执行力
为什么德国制造的汽车是世界之最,日本的电子产品令人无法望其项背?很多人都归功于德国和日本的文化,可文化又是什么? 8年前,笔者配合一名德国技师安装生产设备,其工作态度之严谨,执行力之强,令我印象深刻。设备安装完后,开始安装配电柜,在中国工人眼里,这是件简单的小事,配电柜仅仅是提供电源转换,不是很精细的技术,只要肉眼看上去摆得端正就可以了。 可那位德国技师就是不同意,因为图纸上明确规定必须水平尺测量通过才达标。这看是一件小事,当你真的用水平尺去衡量,要达到标准却非常难。工人们试了无数次,仍没达标,于是心生泄气,可这位技师却一意坚持,并亲自上马调整。就这样整整摆弄了一天才完成。 很多人觉得为这点小事花这么多时间不值得,可德国技师认为既然设计者做了这样的规定,自有他的道理,安装师是不能更改的。 因此,有效的执行必须在于“固化”,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个人不能有太多想法,即使有也要到事后再提,但只能是提建议的权利,没有更改方案的权力。 但就这一点,国人往往做不到。国人善于“变通”,善于“投机取巧”,在执行过程中,想法太多,并擅自改动,执行结果自然面目全非。 同样,一线营销人员要做好销售没有其他的捷径,唯一所能做的是按标准按要求去做,不达目标绝不罢休。铺货、生动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是看谁做得更勤奋,更标准,“只要路子走对,销量是自然的结果”。 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执行力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下属是否听话”这一层面上。正是这种浅薄的执行力认识,导致企业执行力低下,甚至在营销基层造成普遍的阳奉阴违、软抵硬抗等现象。
建立执行力的前提
目标合理
目标意味着资源配置。目标一变,所有计划都要变。事实上,大多数企业设定目标过于随意,不够慎重。他们要么随意改动目标,季季调目标,月月改指标,结果下属无所适从;要么把目标设定得偏高——很多管理者认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目标设定得高于心中的期望值,那么经过打折之后,实际完成就能达到心中的目标。 但过高的目标,往往导致销售人员和经销商不能完成任务,不但渠道和队伍信心受挫,更有可能因对手引诱而被策反。 一个合理的指标分解下去,肯定会有超额完成的,也有完不成的,均衡一下则总目标刚好完成。员工有奖有罚,就不至于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公司,造成整个团队信心缺失。 标准明确
在快消品营销中,很多企业都知道产品生动化的重要性,会议上也常强调,可具体怎么做,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却没有规范的文本。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余春生)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