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品类创新:寻找心智的空缺

2011-12-31 14:45| 查看: 413547| 评论: 0|原作者: 张 云

摘要: 回顾营销史,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对营销关键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在最初的产品时代,具有独特卖点的“好产品”被认为是营销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开发新产品成为企业营销的中心;然而,模仿和价格战很快摧毁了“好产品”,品牌被中国企业广泛地关注,打造高知名度、美 ...

品类化:帮助新品类进入心智
开创了新品类只是起点和手段,企业真正的目标是通过开创新品类成为首个进入潜在顾客心智的品牌,最终主导某一品类。以下五个要点将帮助新品类更容易进入心智,使先驱不至于成为先烈。
1.启用新品牌
企业推出新品类时在品牌策略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启用新品牌,一种是将老品牌延伸到新品类使用。企业最佳的选择是启用新品牌,这有两个原因:首先,品牌是某一品类的代表,在消费者的心智中,一个品牌名通常最能代表的只是某一品类;当品牌名称在心智中和某个品类紧密挂钩时,品牌就无法被移动。此外,消费者的心智更容易接受一个标注新品类的新品牌,新品牌可以带来新奇效应,令消费者和媒体更容易关注,同时也更容易引发对新品类的话题和口碑效应。而采用老品牌的新品类产品则常常容易被忽略。
2.为新品类命名
在营销中,名字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其程度甚至不逊于开创一个品类。因为名字是与消费者心智接触最为紧密的部分,所有的营销和传播活动都与品牌名有关,里斯半个多世纪的营销战略实践经验表明:糟糕的名字足以葬送一个新品类的前途,而很多品牌在竞争中的劣势都与品牌名有关。然而,这一直未能引起企业家的足够重视。
每个创新品类的品牌都面临两种命名考虑,一是品类名,一是品牌名,二者命名的要求,则截然相反。品类名要求通俗、容易理解、具有通用性;品牌名则要求独特、简单、顺口、寓意品类的某种特性。品类名通常要避免太有创意,品牌名则需要有创意。
面对新品类,消费者首要的问题是,它是什么?品类名的作用是给予消费者直观、简洁的答案,而不是令消费者更加迷惑或者浮想联翩。好的品类名如绿茶、红茶、冰红茶、乌龙茶、豆奶,这些品类名简洁、清晰,潜在消费者容易理解。
3.为新品牌命名
品牌名则要求独特、简单、顺口,寓意品类某种特性,好的品牌名如可口可乐、白加黑、喜力、百威、帮宝适、格力等。与为品类命名的误区相反,很多企业喜欢采用通用性的品牌名,认为这样做可以垄断整个品类,这是一个命名上的致命错误。稻花香集团推出的“清样”品牌,是一个明显具有通用性特征的品牌,听起来很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酿酒过程中的“样酒”。类似的例子还包括“原叶”、“维他奶”。
独特性品牌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不经常使用的词汇。例如“黄牛”是经常使用的词汇,黑牛则不是,作为一个品牌名,“黑牛”比“黄牛”更好。
另一个命名的误区是,借助已经建立广泛知名度的“名字”来做品牌,期望这样可以节约传播成本。刀郎成名之后,有企业推出了“刀郎酒”;水立方出名之后,茅台集团推出了“水立方酒”;这些做法看似有创意,但本质上与采用品牌延伸策略类似。通常已经建立广泛知名度的名字都有所代表,例如刀郎代表一个新疆民歌手,要“修改”这一既有的认知,所花费的代价远高于所节约的传播费用,而且无济于事。实际上,你会发现使用这一策略的品牌鲜有成为大品牌的例子,原因正在于此。
4.标志性视觉
建立象征性视觉的目的在于强化品类的独特性,令其更容易进入消费者心智,同时也使得品牌在与竞争品牌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成为潜在消费者心智中品类的稳固代表。象征性视觉包括独特的外观、色彩、包装、LOGO、经典广告形象等。
独特外观的例子如可口可乐的裙形瓶子、茅台的白瓷瓶子红瓶贴、Thinkpad的经典黑色等。独特的色彩如宜家的黄、可口可乐的红白等,需要强调的原则是“差异比美观更重要”,重要的是与竞争对手相区隔和突出,例如可口可乐是红白,百事可乐则是蓝白,尽管蓝白色被认为属于冷色调,也并不美观,但蓝白体现对立性的品类战略,因此更加有效。这正是洋河“蓝色经典”所采用的策略。
5.聚焦核心品项
统一推出的“茶里王”正是因为初期过早延伸产品线而导致失败的典型代表。“茶里王”推出之初,聚焦于“台湾绿茶”一款产品,宣传的口号是“绿茶的回甘,就像现泡”,这个产品在上市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糟糕的是,“茶里王”很快推出了“日式无糖绿茶”、“英式红茶”等产品,口号只好改为“茶的回甘,就像现泡”。多产品策略给消费者认知和终端销售都带来了混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消费者对士多店的老板说要一瓶“茶里王”时,士多店老板只好问,你要“台湾绿茶”、“日式无糖绿茶”还是“英式红茶”?一部分消费者选择回答“台湾绿茶”,结果往往是缺货;一部分消费者干脆回答,那还是康师傅绿茶吧。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常常会受到“满足消费者多种口味、多种价位需求”,甚至“单一产品难以抢占更多卖场空间”等观念的挑战。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考方式,企业所考虑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为新品类争取更多的卖场展示空间,但不能为更多的展示空间而稀释和破坏新品类。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张 云)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2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10 14:53 , Processed in 0.0424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