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行业脱胎换骨的企业是三星、索尼。三星的拓展路线是:彩电→多品类家电→芯片→IT→外显→设计→金融。三星的做法,学术上叫做产业集成,郎咸平教授称之为“垂直整合系统”。三星的终端产品,比如彩电、手机并不赚钱,但三星整体是赚钱。 中国家电企业与三星、索尼的差异,不是规模的差距,而是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差异。当世界顶级家电企业纷纷实现与IT业融合的时候,中国的家电企业仍然只是在家电业的小圈子里转悠,这样的家电企业未来很难有出路。 一线家电企业大致要经历四个产业周期:第一产业周期,成为单一品类的大佬,如中国的长虹、创维等;第二产业周期,成为多品类的大佬,如海尔、美的、TCL、松下、日立等;第三产业周期,形成“多品类家电+IT”的产业架构,比如西门子等;第四产业周期,形成“多品类家电+IT+明星产业”的产业架构。 从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看,多数还处于第一或第二产业周期,任重道远。 IT行业:PC被边缘化 联想不仅是PC品类的大佬,而是老大。在并购IBMPC之前,联想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除了做中国的老大,还有广阔的世界市场。但是,并购IBMPC后,联想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在被称为高科技的IT业,PC其实是其中技术含量最低的行业,是与家电企业差不多的“组装行业”。正因为如此,IBM、HP已经或者正在剥离PC。 在英特尔引领PC产业的日子里,英特尔每推出一款CPU,都能够给PC产业注入一支兴奋剂。现在,苹果和三星抢走了英特尔的风头,消费者对CPU的关注度降低,对产品体验和创意设计的关注度提高。这并非联想的强项。 或许随着IT主流企业剥离PC,联想的市场份额会继续提高,但在一个关注度不断下降的品类里,市场份额的提高对曾经跻身三强的联想并没有本质的意义。仅仅做PC,未来是被整合的对象,而不是整合的主体。 在IT行业,PC将越来越边缘化。未来IT业的方向大致为三个:一是IT终端与时尚产业的结合,三星、索尼和苹果是其代表;二是无所不包的网络业,谷歌、百度是其代表;三是提供客户解决方案的综合体,IBM是其代表。 在IT业的未来中,联想的位置在何处? 食品行业:大佬地位难以撼动 中国的方便面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集中,新品牌或小品牌已经基本没有机会。“五谷道场”的沉浮就是最好的说明。 进入新品类的机会也大大减少,除非有资本的力量实现并购,白象和华龙这样单一品类大佬成为多品类综合体的难度很大。 统一和康师傅不仅是方便面品类的大佬,而且在饮料、休闲食品、食用油、连锁等领域同样杰出,除非他们自身犯错误,撼动他们有相当大的难度。 即使像统一、康师傅这样的多品类综合体,与雀巢这样的企业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1867年创立的雀巢,其产品线包括饮品、咖啡、冷冻食品、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婴儿麦片、奶粉、烹饪制品、宠物食品、药品、化妆品众多品类,品牌包括雀巢、美极、美禄。 雀巢曾经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遭遇世界性的危机,曾经出现世界性的反雀巢运动,但雀巢就像一片森林,一颗树可能倒掉,一片草可能烧掉,但一片森林永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20 00:18 , Processed in 0.0457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