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思辨与预测:强与大的螺旋式上升

2012-1-11 13:36| 查看: 374776| 评论: 4|原作者: 刘春雄

摘要: 单一品类的企业由于只有一个品类支点,不具备长期抗风险的能力。中国企业必须建立产业思维,掌控全局,预测未来,从产业演进的规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家电行业脱胎换骨的企业是三星、索尼。三星的拓展路线是:彩电→多品类家电→芯片→IT→外显→设计→金融。三星的做法,学术上叫做产业集成,郎咸平教授称之为“垂直整合系统”。三星的终端产品,比如彩电、手机并不赚钱,但三星整体是赚钱。
中国家电企业与三星、索尼的差异,不是规模的差距,而是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差异。当世界顶级家电企业纷纷实现与IT业融合的时候,中国的家电企业仍然只是在家电业的小圈子里转悠,这样的家电企业未来很难有出路。
一线家电企业大致要经历四个产业周期:第一产业周期,成为单一品类的大佬,如中国的长虹、创维等;第二产业周期,成为多品类的大佬,如海尔、美的、TCL、松下、日立等;第三产业周期,形成“多品类家电+IT”的产业架构,比如西门子等;第四产业周期,形成“多品类家电+IT+明星产业”的产业架构。
从中国家电企业的发展看,多数还处于第一或第二产业周期,任重道远。

IT行业:PC被边缘化

联想不仅是PC品类的大佬,而是老大。在并购IBMPC之前,联想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除了做中国的老大,还有广阔的世界市场。但是,并购IBMPC后,联想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在被称为高科技的IT业,PC其实是其中技术含量最低的行业,是与家电企业差不多的“组装行业”。正因为如此,IBM、HP已经或者正在剥离PC。
在英特尔引领PC产业的日子里,英特尔每推出一款CPU,都能够给PC产业注入一支兴奋剂。现在,苹果和三星抢走了英特尔的风头,消费者对CPU的关注度降低,对产品体验和创意设计的关注度提高。这并非联想的强项。
或许随着IT主流企业剥离PC,联想的市场份额会继续提高,但在一个关注度不断下降的品类里,市场份额的提高对曾经跻身三强的联想并没有本质的意义。仅仅做PC,未来是被整合的对象,而不是整合的主体。
在IT行业,PC将越来越边缘化。未来IT业的方向大致为三个:一是IT终端与时尚产业的结合,三星、索尼和苹果是其代表;二是无所不包的网络业,谷歌、百度是其代表;三是提供客户解决方案的综合体,IBM是其代表。
在IT业的未来中,联想的位置在何处?

食品行业:大佬地位难以撼动

中国的方便面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集中,新品牌或小品牌已经基本没有机会。“五谷道场”的沉浮就是最好的说明。
进入新品类的机会也大大减少,除非有资本的力量实现并购,白象和华龙这样单一品类大佬成为多品类综合体的难度很大。
统一和康师傅不仅是方便面品类的大佬,而且在饮料、休闲食品、食用油、连锁等领域同样杰出,除非他们自身犯错误,撼动他们有相当大的难度。
即使像统一、康师傅这样的多品类综合体,与雀巢这样的企业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1867年创立的雀巢,其产品线包括饮品、咖啡、冷冻食品、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婴儿麦片、奶粉、烹饪制品、宠物食品、药品、化妆品众多品类,品牌包括雀巢、美极、美禄。
雀巢曾经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遭遇世界性的危机,曾经出现世界性的反雀巢运动,但雀巢就像一片森林,一颗树可能倒掉,一片草可能烧掉,但一片森林永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春雄)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10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毛小民 2012-1-26 14:23
这种思路会误导中国的很多企业,严格意义上来讲,对销售和业绩的盲目追求会让很多企业急于去进入各种品类,许多企业看是很强大,但是很虚。企业对其他品类的进入,需要处理好品类和品牌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用同一品牌去进入不同的品类,事实上已经造成品牌价值的极度稀释,而品牌价值的稀释必然会带来企业竞争力的稀释,即便是企业要进入其他品牌,也一定要启用新的品牌,而不是靠一个品牌进入不同的品类,因为这个课题的最大价值是在为那些已经足够强大的企业在寻找出路。很多占据不同品类而使用同一品牌的企业,看是很庞大,但是盈利能力很差,三星等企业对中国企业根本就不具备标杆价值,因为这里有国情等各方面因素在在起作用,我们分析一些所谓已经成功的企业,需要看它原来的背景和环境,在今天的背景和环境下去探讨这些企业并去借鉴他们反而会把企业带入死地。
引用 大旗 2012-1-25 10:12
企业新品类的诞生与上市犹如登天一般难,成功的屈指可数,但利用品类创造品牌是一种市场趋势;单靠一种母品牌打市场,风险太大;当然,也不乏有一些企业被资金雄厚的企业并购;
引用 曹红元 2012-1-21 07:04
很现实的话题!必须要有新的思维
引用 王会军 2012-1-19 13:22
最终的竞争还是产业链的竞争,还是品牌溢价能力的竞争,还是战略爆发力的竞争!

查看全部评论(4)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20 00:18 , Processed in 0.0457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