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中国走过了上千年的漫长历史,自古以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天经地义,可是随着近年来国家重视农业程度的逐步提高,一度被人们认定了天经地义的事业也被改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种地还需要缴纳提留等款项,近几年全部被取消,国家不但减免了农民的种地负担,种地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国家更是鼓励农业生产,先是小麦补贴,然后是良种补贴,再后来是农机具补贴,而且补贴的金额逐年递增,这都说明了一点,国家富强了,而且国家意识到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民种地的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三农问题成为了核心问题。 以往的分散式的种植模式国家不再提倡,国家提倡的农业合作社的主旨也无非是为了强壮农民的种植规模,产业化,规模化,集中化,一切无非是为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为了农民抵御市场带来的风险,与其说国家倡导一种模式,还不如说国家在尝试着让农民致富奔小康,农民种地的纯收入这些年增长缓慢,八亿农业人口想富裕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土地流转将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阶梯,土地向大户集中也是大势所趋,单一种植模式,一家一户的几亩薄田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生活的需要,只能解决农村温饱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富裕问题,按我们当地农村分析,人均二亩地,一家人四五口人,十亩地,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等综合成本,不算人工种植棉花每亩地收入一千元左右,种植十亩地收入赶上好年景也就一万多元,赶上歉收或者农产品价格低等原因,每亩地也就几百元,况且每家至少需要两个劳力,这样算起来每个劳力一年几千元,劳动力价值远远被低估,农民也会算账,种地不如打零工,零工每天至少四十元,一年干上几个月就等于种地一年的收入,而且不担心天灾等因素。 现实生活中,在家种地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为主,以居家看孩子为主要目的,种地可有可无,大多数的农民是什么省工种植什么,种植产品单一,往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这也是国家潜在的危机,虽然这是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有些农产品价格会随着种植规模的大小而变化,这也是物价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土地转租了出去。有些地方只要有大户租赁土地,很多农民愿意把自己的土地转租,从目前看,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不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以上问题看上去和我们农资人无关,但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一:良种补贴之初,接连三年种子价格基本免费,所以,专业的卖种子为主的门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很多小型种子企业被破产。潜在的危机就是国家能补贴种子,就有可能补贴其它农资产品,其二:土地流转后,大户为王,大户种地可以自己直接从工厂选购农资,很可能农资经销商淘汰百分之八十。我们潜在的危机就是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在市场中萎缩,其三: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人类,从国家不断的减少高毒农药品种来看,从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角度不难看出,屡屡出现的安全隐形问题农药行业改变迫在眉睫。所以,农资规范化经营也将淘汰一部分农资经销商。 也许以上三点只是我杞人忧天,但是隐约中我觉得目前农资行业在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下,存在着很多隐患,产能过剩和利益的趋势,导致个别地方个别产品假冒伪劣盛行,一旦这种安全隐患被点燃,必将引领行业的改革。 我们永远无法和国家政策相抗衡,只有顺势而为,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够强大,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在探索,国家能够抛弃几千年的老传统种地不要钱,更是鼓励农民种地,补贴农业生产,下一个十年,谁敢说国家不补贴必须农资,这样农民不但可以使用到放心产品,而且,即使农产品价格在低位徘徊,农民也不用担心种地会赔钱,大户种植以后,规模化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 农业问题是国家大事,也不是我们几个农村人能够凭空想象的问题,我们农资人也只能为自己的行业站好岗,服好务,坚决的支持国家的政策,经销合格农资产品,不从中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的服务一方百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然后静观其变,期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希望我们的农民能够用上完全免费的农资产品。即使我们农资人失业,能够换来全国农民的富裕也是一件盛事! (编辑: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4:45 , Processed in 0.0426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