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无论你经营的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全球性结构变化都有能力让你措手不及。中国化肥行业大发展的这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你愿不愿提及,产能过剩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市场法则展现之时,优胜劣汰在所难免。若想在这场动荡中站稳脚跟赢得新优势,只有转型。 2011年的肥料市场,调整,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转型,就是增长方式的转型。华鲁恒生、河南聚化化工产品已经超过了化肥产品,鲁西化工也宣布工业园基本建成,公司完成从尿素转向多元化化工的大转变。华鲁恒升也加快从传统煤化工企业向高端煤化工企业的转变,未来几年将加快新产业链的拓展。深圳芭田的转型是理念的转型,从植物营养专家向食物链营养专家转型;产品创新的转型,从产品结构的调整到营养健康转型;从物化产品向服务产品转型。 转型不是一个流行的时髦词语,它是社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转不转?怎么转?无论自觉不自觉,各个企业都已经参与其中。 微博 140个字,一张图片,一个表情,一段视频,一个链接,一个话题,将微博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式微,爆发力却强悍,短短的几句话通过粉丝骤然变得四通八达。 以往的微博仿佛只是凡客、戴尔、欧莱雅的天下,今年,除了农资媒体活跃在微博上之外,上海汉和、广西新胜利、中国新方向等一批企业认证的微博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还有很多个人或者认证或者匿名也加入了微博大军。一时间,农业、农资微博也开始风生水起。 萝卜哥@韩洪刚 免费供应80亩萝卜给市民的消息在微博上一经透出,一天就被蜂拥而至的市民拔了个精光。许多产品滞销的求助帖也开始在上面呼吁,几乎是应者云集。微博革新了传播手段,更改变着我们的营销方式。 有评论家说,今天的传播,无论是微博,还是MSN,还是病毒营销,或者App营销,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单方向灌输的传播方式,取而代之地,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分享、平等的对话。这是一个方向。 二元复肥 复混肥是在一种化肥产品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含有两要素的,称为二元复混肥;含有三要素的,称为三元复混肥。感觉中去年起,二元素就日渐走红,今年更是炙手可热。 其实二元素的日渐走红,说穿了,就是二元素复肥出口时享受低关税,三元素复肥出口时承受高关税。要想获得一定的利润,或者更好的销量,那就避开高关税,迎接低关税,这样二元素复肥就成了不错的选择。有资料称,上半年化肥出口500.3万吨,价值17.91亿美元,其中氮磷二元素复肥72.26万吨,2.57亿美元,分别增长410.4%、525.1%。 从下半年开始就听到二元复肥开始征收高关税消息,直至年末也没有见高关税的靴子落地。反倒总有分析说通过某某迹象表明,国家相关部门对二元肥关注度在提高,关税的调整指日可待,等等。 无论怎样,二元肥的出口激增,缓解了好多企业的销售压力,也有利于磷酸一铵、氯化铵价格企稳,是化肥行业利好的一个动力。 淡储
淡储被业内形象地称作化肥市场的“蓄水池”、“减压阀”,职能部门也对其平衡市场、稳定供给作用寄予了厚望。几年来,淡储制度赢得了很多掌声。而今年的淡储,启动得却有些缓慢。
今年的淡储,大多经销商在持币观望。分析人士说,预计磷复肥会议将是个临界点;会议之后,市场仍然没有什么大动静,尽管许多专家和业界大鳄都劝诫大家,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市场上观望气氛依旧。 有人分析原委,说淡储初衷早已时过境迁。过去企业竞标淡储的目的,除了为获得国家贴息贷款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淡季与旺季进价有较大的价差,可以通过这个价差来盈利。但是现在好多承储企业和经销商都表示,已追求不到这个价差了,凭借淡储盈利已经很困难。即使遇到淡储价格较低,在春天激烈的市场博弈中,很多经销商还是采取了低进低出的策略,利润上并没有带来多大幅度的上升。随着化肥的产能过剩,以及化肥价格震荡的无迹可寻,使淡储的利润变得不确定。经销商觉得像眼下便利的物流条件,几乎不会有短货的可能,淡储不淡储绝对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市场销售。 淡储一直踽踽前行,或许也应该相时而动,根据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些改进和完善? 磷复肥会 作为行业的盛会,磷复肥会议有足够的资格引领风向。行业的展会作为行业内交流展示的平台,他所带来的展会经济效应是巨大的。 时光荏苒,中国磷复肥产业完成了由发展到成熟的成长历程。展会每年都会继续,从第一届的“国产和进口的一样好”到现在的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从侧重于交易到侧重于交流,一字之差,却展现了行业产业的大发展。从供不应求从国外进口,到磷复肥供过于求向国外输出,短短的十几年走出了大发展。 今年的展会,企业和经销商已经趋向理性。大企业开始只展示企业形象,弱化招商性质:新品发布仅在目标群体中召开,成功率更高,并将自己的新品发布会成为磷复肥会议的会中会;还有之前已经开过经销商会议的企业,这次就轻装上阵,只摆特展示形象,连宣传品都不怎么带。大多经销商也没有指望骤然签个新厂家,将目光投注到,市场上有没有什么新动向?新政策?新产品?即便是要找新合作伙伴的,也是事先做好功课,通过网络报刊甚至相熟客户介绍联系过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7:56 , Processed in 0.0391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