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是企业的惰性和内部政治在制约! 企业一旦在原有的发展轨道上获得满意的发展,就会产生过度的路径依赖,有的企业甚至坚持到亏损还不止。一些企业借势大好发展时机,获得爆发性增长,企业家从企业经营者基本转型为资源整合者、资本投资者,也失去了对于市场的敏感性。 不少企业的营销负责人将传统广告媒介投放(电视、报纸、户外)当作面子工程、业绩工程。企业如果发展好,光环耀眼;如果发展得不好,则推诿销售执行不到位、营销组织跟不上。 当然,还有很多是企业内部“理不断,理还乱”的情况。这就是中国很多企业觉得“广告费花了那么多,没看到什么效果”的核心原因之一,因为在你没花广告费之前,策略已经变形了,效果肯定变形。 在中国,不管是几百万、几个亿,还是几十亿、几百亿,很多企业还处于“一人堂”的决策局面,企业家倒,则企业倒。传播创新还不是一般负责人说了就算的。如果打不破老板的思维,老板不去主动推动,基本就等于没有推动。创新传播很多时候也就变成了小把戏,草草收场。 提高发展警惕,品牌传播策略理性转型
当然,企业不去主动转轨,企业竞争的大环境也会逼迫企业去转轨。 2011年来,不少“十一五”期间发展迅猛的企业已经开始放慢脚步,原先发展缓慢的企业则开始萎缩。能够在“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的企业已经为数不多了,很多行业正处于加速整合阶段。 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就是产品更加细分,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成本大幅提高,给企业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坚持原有的经营模式,将会面临市场的持续收缩,经营业绩的持续下滑。 品牌传播成本一直是众多规模型企业成本支出的核心部分,很多公司的广告投放力度占到了整体营业额的5%~10%甚至更多,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情况,企业的毛利率持续下滑。 企业品牌传播策略转型的前提,就是品牌传播必须以“实效”为准,实效品牌传播一定是要基于自身的传播资源与能力,并不是以媒介组合为中心,而是以传播目标为中心,从而有效组合传播资源。 其次,企业的每一次品牌传播都必须“喊”出品牌的声音,在目标消费者中形成自己的声浪,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事件营销互动和创新广告互动。 再次,企业品牌传播必须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产品日趋发达、丰富的背景下,创新使用网络传播。 今年来也有非IT行业品牌展开网络传播,如白酒、饮料、电影、日化等,但真正能够持续进行网络传播,将其作为例行传播行为的非IT品牌比例还小。很多企业还处于尝鲜状态,还在观望,没有深入研究网络传播的优势和使用策略。真正群体性应用网络传播的往往还是以电商为主,如淘宝、京东、凡客、当当等,众多电商大户互联网传播的投入费用都在亿元以上。 编辑:张铃 185996006@qq.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22:28 , Processed in 0.0387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