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清酷走向“死胡同”!

2012-1-30 15:46| 查看: 584152| 评论: 0|原作者: 蒋 军

摘要: 投了那么多广告,但在消费者的接触点上,却做得那么少。说广告费浪费了一半,这也就不出奇了。

我一听,晕了,这哪跟哪啊?!
结果呢?结果这个凉茶死得很惨。
第一,为什么不将重点商业区、旺区、旺点的终端作为首选呢?将这些终端作为考核铺货率和销售量、回转率的重要标准,如此,就可以促成购买,拉动终端的积极性,对其他终端和分销网络形成影响。
第二,有步骤地推进,不是全部进行铺货,一定要有选择地铺货,对铺货的终端每三天进行一次巡回拜访。
为什么这么做?新品上市,首先是与消费者见面,吸引尝试购买,然后才是回头;但在这个过程中,终端的积极性就很重要了,要让终端感觉这个货走得快,所以,要严密监控,实行日报制度。
第三,对销售不畅的终端要进行拉动、调整甚至回购。
这一点,可能大家都不赞同,但这是经过实践的,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动销对新品而言是生命线,没有动销和回转,一切都是假的。但如果回转很慢,甚至不动销,那要怎么办?对于这样的铺货,前期小范围的特定终端,可以实行回购;但如果大面积的滞销,说什么也没用,那是产品和品牌的问题了。
一个新产品,全线出击,一旦销售不畅,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之所以要精选终端,就是要通过以点成线,再到面。史玉柱推广脑白金就是使用了样板市场和试点的策略。做餐饮、做特通都是渠道,但现在是时候吗?餐饮、特通如果不是主渠道,能卖多少货?如果你是王老吉,不去做,那是失误;如果你是清酷,刚上市就去餐饮和特通做,那不是失误,是失败!
渠道为王,至少在中国还是有杀伤力的。那就要先搞清楚清酷的主渠道在哪?现在觉得,没有主渠道,也没有核心的策略,更没有整合传播,一切似乎在混沌中前行,看似热闹,实则闹心。

产品和价格太“超前”

从包装看,清酷确实是进行了创新,这不可否认,但这个包装看起来不像凉茶,像一瓶花露水或化妆品(绝无贬义)……可能消费者要经过一点时间来适应。
终端4.5元/瓶(350m,瓶装),罐装5.5元/罐。我们现在不去管容量,因为目标顾客可能不太关注容量多少,但价格超出其他瓶装1元/瓶,也超过王老吉罐装3.5元/罐。当然,清酷要做高端产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不把罐装定在比瓶装便宜呢?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不求销量,稳打稳扎,这样的定价是可以接受的,把形象和影响做起来,通过广告,通过推广、陈列都可以。但关键问题是,铺货率已经70%甚至80%以上了,怎么会不求量呢?一定是要量了。
既然要短期的销量,把价格定得那么高,消费者怎么才能接受?换句话说,消费者怎么才能感受到清酷那么贵的价格下所包含的“价值”?这是一对基本上无法调和的矛盾。如果短期要销量,那么就要按照普通消费品的方式运作。如果将罐装清酷的价格定在3元/罐,目标就是要去袭扰王老吉;而瓶装推4.5元/瓶会怎样呢?或许情况绝对不一样了,王老吉都会急,会上火。你说呢?

动销单薄

说实话,清酷要做到人手一瓶或者一罐其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在渠道选择上一定是首选商业区,如果铺货率达到了所谓的70%~80%,那真的很恐怖,意味着至少一半以上的铺货率不会产生效果。
据最近的市场走访得知,清酷在商业区销售还是不错的,但缺少相关的配套推广;而在卖场,也仅仅是宣传产品的形象而已。既然是高端产品,那么,前期的市场教育是很重要的,但卖场很少见到宣传,至少可以投入一些陈列冰柜进行产品的陈列和冰冻,但市场走访,所见极少。
投了那么多广告,但在消费者的接触点上,却做得那么少。都在说广告费浪费了一半,这也就不出奇了。围绕商业区、旺区、旺点做动销,做推广,使清酷的高空势能,转化为销售动能,这才是清酷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从品牌和传播角度来说,去抢“防上火”这个概念无疑是不明智的,很多同仁已经成了“先烈”;同时在电视上出现几个版本的广告,也显示出清酷在传播管理上的低级失误,除此之外,重点渠道选择失策或者实际运作中的不聚焦、终端销售推广的势能没落地等等,都成了制约清酷一炮而红的关键因素。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蒋 军)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2 22:18 , Processed in 0.0362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