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挑剔”的受礼者 在物质和信息过剩的时代,每一个消费者都变得越来越挑剔。当他们的身份从消费者转换成受礼者时,他们也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挑剔”的受礼者。无论是个人礼赠、商务礼赠,还是福利礼赠和促销礼赠,都有可能会遇到“挑剔”的受礼者。 其实从广义上来讲,受礼者永远都是“挑剔”的,每一个受礼者也都是“挑剔”的——不然就不存在上文所述满足受礼者需求的三大问题。这里,我们只讨论狭义上受礼者的“挑剔”,即:那些更“挑剔”的受礼者。 受礼者为什么会“挑剔” 作为送礼者首先要对送礼对象是否会是一个“挑剔”礼品的人,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是,就要了解、判断他/她为什么会“挑剔”。 是因为经历?他/她阅物无数,所以曾经沧海难为水,不会轻易被一件礼品打动。 是因为收入?收入的高低决定生活品质,生活品质的高低决定着他/她对物品的价值取向。 是因为爱好?他/她是鉴赏字画的高手,你却送了一幅平淡无奇的书画作品,想不让“挑剔”都难。 是因为和你的特殊关系?朋友,亲人,邻居,商务伙伴,上下级,同事……送礼者与受礼者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决定着受礼者对礼品的期望值。 还是教育?性格?文化?职业…… 是这些因素中的一个,还是几个的叠加? 不管是哪种原因,一个人的“挑剔”行为总是有迹可寻的,所以送礼者不能只抱怨受礼者的“挑剔”,而应认真思考对方为什么会“挑剔”,然后才有可能送出一份不被“挑剔”的礼品。 受礼者的“挑剔”永远都是相对的 就如今天的我们可能会比昨天的我们更“挑剔”一样(因为各种产品更加丰富,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受礼者的“挑剔”其实也都是相对的。 例如,一个经常会收到礼物的人必然会比相对较少收到礼物的人要“挑剔”些;一个崇尚新潮的人必然会比相对保守的人更“挑剔”些;一个追求个人风格的人必然会比相对随众的人更“挑剔”些;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必然要比相对大大咧咧的人更“挑剔”些;各类商品供应充裕地区的人必然要比商品供应相对不充裕地区的人更“挑剔”些;受到特殊文化风俗影响的人,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更“挑剔”些…… 总而言之,送礼者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受礼者的这种“挑剔”,只有保留这种客观与理性,才能在选择礼品时作出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 聪明的送礼者VS“挑剔”的受礼者 当送礼者对受礼人的“挑剔”行为有了客观、理性的认知与判断后,就不难做一个聪明的送礼者,送出一份不被“挑剔”的礼品。 例如,送礼者在面对一个字画爱好者时,通常的思维往往会选择以字画相赠。但如果对方在字画鉴赏方面有很高的水平,要么你有可拿得出手的大家之作,要么你对所送字画有十足的把握,否则最好不要选择字画作为礼品相赠,因为如果是平庸之作或赝品,让受礼者扫兴之余,还会影响他/她对你品位甚至人品的评判,可谓得不偿失。 也就是说,当送礼者面对一个“挑剔”的受礼对象时,对一个聪明的送礼者来说,除非在对方“挑剔”的领域具有更“挑剔”的资本,或者因其他原因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迎难而上,给受礼者大惊喜,以达到自己的送礼目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避其锋芒,从对方相对不“挑剔”的需求下手,即使达不到送礼的最佳效果,也不至于送出一分被“挑剔”的礼品。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23:56 , Processed in 0.0376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