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农药包装物的处理
中国是农药使用大国,2007年农药原药消费量130万t,按1t原药产生2t制剂计算,中国一年就需容量为250ml的包装物104亿个之多。 近几年中国也开始尝试着各种方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进行管理,但这些方案或只在局部地区试行或缺少相关操作细则,使中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至今仍没有具体推广实施。 上海市在崇明县多年探索实施《崇明县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方案》,在年回收230t废弃物的基础上,于2009年出台了《上海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置的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各行政村指定专人收集、乡镇布点回收、委托专业处理公司负责转运和集中处理。通过组织保障、资金落实、考核机制等措施,建立了包装物有偿回收和委托专业公司集中处置的制度。北京通州区于2009年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项目,通过有偿置换,三个示范点在半年内回收32.6万个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生态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农药生产销售单位、使用者承担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防治责任,国家鼓励扶持社会企业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废弃物处理工作,对包装物进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但由于当前中国农药使用主体(农户)经营分散,农户环保意识薄弱,法律、法规缺乏可执行方案,政策、财政扶持不足,导致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尚无实质性进展,除上海、北京通州区之外,目前中国其他地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尚未采取有效措施。绝大部分农药包装物在种植者使用后被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成为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部分包装物甚至被用作家庭容器,直接威胁人畜安全。
对当前国内农包装物处理的建议
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对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各地政府参考上海经验,出台《办法》、《条例》,农业部门领导执行,财政补贴,行政村专人收集。或是参考国外方案,各部门明确分工,建立回收押金制度,杜绝污染,保护环境。 1.政府部门 国家和各地政府立法保障农药包装物回收,对农药生产企业征收包装押金(消费者承担,通过回收补贴返回);财政部门对回收进行资金补贴,保障回收工作的有效运转;各级农业部门对农药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种植者的回收工作考核,并发放回收补贴或押金。同时委托相关资质公司统一对集中的包装物进行处理,按处置量和处置效果发放处置费用。环保部门对回收处理各环节进行监管,多部门联合,共同培育回收体系。 2.种植者 负责对空包装物清洗,分类、暂存,向回收中心提交空包装物并保存回收凭证(用于领取回收补贴)。 3.经销商 对种植者培训指导,每个乡(镇)的经销商共同建设并管理当地的回收站;对农户交回包装物检查、登记造册并发放回收凭证,结合销售台账对农户上交包装物数量进行核销。 4.农药生产企业 参与对种植者的培训指导,合理开发大包装规格减少包装物使用量;负责经销商所收集农药包装物的运输并按一定区域集中。 5.专业处置公司 根据委托合同对农药包装物进行运输和分类处理,对回收物进行材料回收或能量利用。
(编辑:张迎辉 zhangyinghui_888@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平卉)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