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利润,忽视培植业务能力,这是一种方向性错误。把企业的重心放在赚钱上,往往是短期赚钱,一副错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拼抢架势。国有企业都熟悉“五年规划”,规划里面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这个五年中每年的销售额与利润。民营企业更不用说了,年底的董事会或者平时老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今年我们有多少总收入,明年打算做多少。规划也好,老板的雄心也好,总之一件事是不变的,规模必须递增,特别是跨越式增长最受人喜欢。知道考察利润的就算不错了,太多的企业考虑的还不是利润,而是总收入,很多企业一提就是一个吓人的目标,却很少提及如何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很少论证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行性。 目前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业务外包模式,业务外包本来是一个能力互补模式,专业化企业群体结盟,可我们的业务外包是什么含义呢?简直成了国有企业做大包工头然后层层转包的模式。以某造船企业为例,公司的研发能力十分薄弱,下属各个造船厂的技术力量就更薄弱了,很多连形成合同技术文件、详细设计的能力都不具备,几乎所有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都外包,那么要船厂干什么?难道就是因为船厂有独占的稀缺资源?一些国有大型制造集团,拼命接单子、做规模,根本不重视技术储备,直到市场不好了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为了生存,无奈继续往市场低端滑落,去和民营厂家、低端竞争对手抢市场,只不过这次陷得更深,更没有精力去培植核心能力了。 无效率增长 中国制造业的无效率增长现象十分明显,几乎所有的制造行业都走上了这一循环,依靠资源投入获得效率,而不是依靠发育组织能力提升效率。然而,以资源投入获得的效率只是表面效率,只有依靠管理和技术提高运行能力才是真正的效率提升,虚假的效率只能在粗放增长的低端市场获得短期成功。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8 04:58 , Processed in 0.0435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