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理抱怨地头蛇 江苏G食品公司的营销总监吴为刚在大连办事处坐定,大连办主任小张就叫哭不迭:“大连经销商刘老板实在难弄!仗着是公司的销售大户,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平时也不配合,有一点事直接捅到老板那里。平时不找你,找你就是要费用。我们对大连的费用已经在倾斜了,他一点也不领情,张口闭口就说以前怎么样。前几天看他仓库里库存不多了,让他打款。他又提出了一大堆条件。满足他就打款,不满足款就是不打。纯粹是在要挟!” 吴为喝了口水,平静地反问道:“大连的经销商为什么这么难弄?” 小张不假思索地说道“这都是以前惯出的毛病,依仗着与老板的关系好,销售量大。以前大连办太迁就他了。” 小张刚从销售主管的位置上提拔上来,调任大连办事处才一个多月。近期大连销量呈下滑态势,总部对其工作能力已有所疑虑。小张也心知肚明。此时小张不等吴为责问,就急于推卸责任,言外之意就是:“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敌军太狡猾。” 【分析】销售员介于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碰到不配合的经销商,难免左右受气。抱怨、推卸责任,往往是他们在碰到上级主管时的第一选择。他们往往强调“我做了”,而忽略了有没有真正“做到”,过分强调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来掩盖工作能力的不足。上级领导要既能在其话语里找到问题的根疾所在,也不要被表面迷惑——他们反映问题时,往往会夸大其辞。 销售总监不动声色 吴为看着小张那张涨得通红的脸,不动声色地问道:“你认为大连市场下步该怎么办?” 小张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说:“把这家经销商换掉!我们产品在大连已经打开了市场,许多公司都抢着做。” 吴为又问道:“换一家经销商,KA系统的转场就会涉及到一大笔费用。你能保证换一家经销商就一定做好大连市场吗?” 小张嘟囔着:“大连的经销商老刘就是依仗着公司不敢换他,才这么嚣张。换一家总比现在强。” 吴为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下去意义不大,便更换了话题:“我知道大家工作在市场的前沿,都不容易。张主任这段时间为大连市场也费了很多心思。大连办的所有销售人员都辛苦了。我这次过来,主要是看望大家。晚上我请大家吃饭,算是代表公司犒劳大家!” 【分析】士气可鼓不可泄。管理应以激励为主,过分的指责会极大挫伤基层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管理者要帮助下属解决疑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手下,没有不合格的员工。 初探底线 第二天上午,小张陪同吴为走访了大连十多家超市和卖场。果然终端断货严重,产品陈列也比较零乱。更为严重的是竞品D已进入大连,并进行了大力度的市场投入。公司产品在大连市场形势严峻。 吃过午饭,吴为和小张如约来到大连经销商B公司。老刘早已恭候在门口。握着吴为的手热情地说道:“吴总!你总算来了。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来了。有你吴总到大连,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吴为笑了笑应答道:“刘总是我们的老客户了,对我们的工作一向是大力支持。大连市场现在的局面,刘总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再说凭你刘总在大连市场的影响力,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到你的?” 【分析】客套的寒暄之中,双方都在确定这次会谈的基调。经销商老刘的褒奖之中,言外之意就是现在大连市场的不利局面,需要公司来解决。如要解决这些问题,顺理成章,就得答应他诸多的条件。 吴为听懂了他的意思,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以对老刘的褒奖,告诉对方大连市场的运作需要双方的配合,经销商的支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销商不能有等靠思想,应该积极主动协作厂方共同经营市场。 谈判之初,基调的确定决定着谈判的进展。开头的寒暄隐藏着双方真实的态度。不被对方左右,开头占据心理上的优势,是一个谈判高手的必备条件。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陈志平)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