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就这样卖上价

2012-2-20 16:18| 查看: 547085| 评论: 6|原作者: 杨江涛

摘要: 日本表纵然很有品质感和科技感,但真正有品位的人有几个在手腕子上带着高科技的玩意儿?他们一定不想被人误认为是奥特曼!日本人完全是为了造表而造表。

一个孩子独立地玩悠悠球,只能从操作中体验稍许乐趣,当几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大家就多了交流比较的乐趣。在这个层面,悠悠球满足了孩子们交流“争胜”的需要。
我们再继续外扩,发现孩子们天然有“社交”的需要,社交总得有个话题吧!这时悠悠球成了社交的载体。就像我们这一代的老男孩,过去是通过弹玻璃球达成与伙伴社交的,现代是通过打高尔夫达成社交的一样。
如果类似悠悠球的玩具企业有意识地引导这些,通过电视片塑造偶像、活动比赛刺激参与等方式,推波助澜,这些很快就不是生冷的产品了,而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文化。
当我们把焦点瞄准消费者,而不是商品本身来展开我们的推广的时候,我们发现其空间大到不可想象。
做玩具首先要考虑的是人,而不是玩具本身。这就是那些越简单的玩具越有空间的起因。

莫学日本人

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一根筋”精神,任何民族都无法超越他们对产品上的执著。
但是,当他们带着同样的思考模式和执拗精神来做手表行业时,却永远也无法超越瑞士的手表。
仅仅从手表的功能上来说,日本表的技术进步多了,电子表、石英表、光动能等,这些都是瑞士表所擅长的“机械表”无法赶超的。
可惜的是,日本表总卖不到瑞士表的价格。日本人执拗于产品,而完全迷失了手表业的行业本质在哪里。
手表的行业本质不是看时间的功能,而是珠宝式的身份验证。而体现身份的需求,就不是手表技术如何进步的问题这么简单了,很多时候是通过稀缺性体现的。
比如百达翡丽经常限量发行,或者定期回购旧款,用这些噱头来表达自己的经典稀缺,同时在款式上迎合顶级人物的喜好(比如低调奢华等),只有这样才吸引了类似普京这样的顶级大佬。
而我们看到的日本表,立足产品本身,纵然产品很有品质感和科技感,但真正有品位的人有几个在手腕子上带着高科技的玩意儿?他们一定不想被人误认为是奥特曼!日本人完全是为了造表而造表。
瑞士表或许在技术上根本没什么进步,几十万的百达翡丽机械表照样走不准,论精确度不如几块钱的电子表,但这并不妨碍百达翡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摩托车行业也是如此。如果论机车的发动机性能,或许日本的雅马哈、铃木的表现都比哈雷更优越更省油。但他们绝对没想到哈雷机车化腐朽为神奇,把自己发动机噪音大的弱点描述为“雄性”,超越了技术,直奔消费者身份。
而且,哈雷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哈雷俱乐部”上,定期组织哈雷太子们郊游,搞些奇装异服穿穿,装点些挖鼻穿孔文身之类,努力维持哈雷太子小团体的荣誉感。哈雷真正把目标锁定了人而非机车,所以一台哈雷机车可以卖到相当于中级汽车的价钱,哈雷太子们为了自己的身份而买单,而不是机车本身。
而当大家都买得起汽车时,日本、中国的摩托车逐渐脱离了我们的视野,而钻到越南、柬埔寨等贫穷国家获取微薄利润。据说,宗申摩托的销量是哈雷的十几倍,哈雷的利润是宗申的十几倍。这就是两种思考模式的不同结果。
盯着人的商家越来越活跃,盯着产品的商家越来越拧巴!
(杨江涛:无形营销机构首席顾问)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杨江涛)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3

酷毙
6

雷人
1

鲜花

鸡蛋
1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不敢用真名 2015-5-11 19:33
一半一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引用 立春乌骨鸡 2012-2-29 20:34
思维的转变,丰厚的利润!
引用 张军115 2012-2-29 13:49
盯着人的商家越来越活跃,盯着产品的商家越来越拧巴!
我不赞成这句话,它的定义代表性只是片面的,············
引用 邱昆鹏 2012-2-28 11:21
比较赞成,营销和传播的焦点还是在于研究人,即目标消费者本身。
引用 彭江根 2012-2-28 11:01
盯着人的商家越来越活跃,盯着产品的商家越来越拧巴!
非常赞成这一观点,毕竟产品的使用者是人。

查看全部评论(6)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04:54 , Processed in 0.0392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