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那句老话“衣锦还乡”表达了这样一种现象:用外在的可见的“符号”来展示自己的成功。功成名就之后,确保别人注意到你的成就并加以赞赏是很重要的。 然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又不主张过分招摇,尤其恐惧张扬的行为或奢华的消费给自己招惹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枪打出头鸟啊)。 那为什么中国人还是要想尽办法购买各种各样昂贵的奢侈品?除了经济和文化的因素之外,我们感觉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是的,我做到了!” 在中国,雄心壮志几乎无处不在,人人都梦想着成功,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相比其他更多以等级、出身或背景来区分彼此的社会,中国较为扁平的社会结构,加上“所有富翁都是新晋暴富者”的现状,使所有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处于比较对等的地位。 没有了“背景”等因素,你除了用“新财富”买到成就的象征物外,没有太多的其他方式来展示你的成功,奢侈品便很容易成为张显某种成功里程碑的符号或标记。 价格标杆的缺失 Dan Ariely在他的《可预见的非理性》一书中谈到了“任意连续性(arbitrarycoherence)”的概念,说的是我们往往根据某些标杆或标准来估计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尽管它们有时可能是非常随意和离谱的。 在印度这样经济同样飞速发展但消费并未中断的国家,人们从小就接触、使用那些低价但质量还过得去的产品和服务。这些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标杆,让印度人比较难接受奢侈品的高价格。 而在中国,对优质产品的消费曾中断过很长一段的时间,很多人对一个质量很好的手提袋、一块质量很好的手表或一辆质量很好的汽车应该值多少钱,没有比对的标杆。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奢侈品的高价格。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3:13 , Processed in 0.0356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