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呈现所谓“烟草院士”事件
有人替被谢剑平先生鸣不平,认为研究“降焦减害”在科学上并不是一个伪命题,他只是充当了控烟大战场的超级炮灰。 有人认为,目前对“烟草院士”事件的助推者多属于“跨界、跨领域”的学者,当烟草领域的专家学者应走出来澄清事实,但他们却集体“失声”。 事实上,空气污染比吸烟更可怕。湖南农业大学烟草研究院院长周冀衡说,导致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不是吸烟,而是环境问题。抽烟只是一个诱因。 “降焦减害”是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一大战略,它主要针对我国烤烟型卷烟的焦油含量高的问题。随着焦油含量的降低,它的相对安全性会提高。”一位教授说,这是21世纪我国烟草工业的一项战略,而谢剑平“把这个战略执行得比较好”。“这些年通过研究已经有效减少了烟焦油中的有害物,降焦是起到作用的,是能减害的。” 也就是说,“降焦减害”既非包括谢剑平在内的烟草相关研究者个人也非烟草生产企业自身自发的研究或发展方向,而是我国烟草产业管理机构的一项产业发展策略,且暂不争辩该项策略的对与错,或者其解决“控烟”问题的效果,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其并非任何学者的个人行为,也并非任何企业的自主和自发行为,学者的研究及企业的以其为发展趋势,均来源于对行业主流政策的趋同。 在此,先回溯一下“众说烟草院士”的各方观点及态度,不同的立场造就不同的态度和观点,任何一种观点都无论多么周翔都不免流于偏颇,幸好不同立场可以表达不同的声音,真正的客观者可以从众多的偏颇中综合并分析出客观、理性的东西。 任何态度,都是需要关注的——有不同人群在谈论所谓“烟草院士”。 这些人的声音,有无实力,他们的反驳是否具备实力?而那些控烟者、反对者的态度,更需要关注。尽管,它们很可能都是众多偏颇中的沧海一粟(切记:作者观点并非定论,仅代表其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 烟民代表品烟客给本刊撰文写道:抽烟是一种爱好,无关政治。 烟草从业者中热心人士也写出时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真学识何必要“院士”,以及对质疑“烟草院士”的舆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次非同小可,你惹老子饭碗了”。虽主观性较强,但也确实反映了烟草从业者对自身所处行业的价值认同的客观现实。 在谢剑平先生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之际,业内人士又是怎么看的?从“降焦减害”到“中式卷烟”战略的推进……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此情此景,烟草行业主流的“失声”是否也算一种态度?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许子)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