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5年(1979年~2004年)的历程,中国营销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称之为“创新中国营销”的阶段。创新中国营销是中国本土公司和在本土的跨国公司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学聪明些,在规律中寻找规律。 经过25年(1979年~2004年)的历程,中国营销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称之为“创新中国营销”的阶段。创新中国营销是中国本土公司和在本土的跨国公司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一条军规 机会主义仍然是中国企业非常主要的战略手段,这也是中国企业得益于天时地利最重要的方面。夏新公司曾经两次差一点死去,夏新在1997年做录像机,到1998年时很微利,后来转向做VCD,才死而复生。但是VCD市场很快垮掉,因此夏新在2000年亏损1.7亿元,成为ST,第二次快要死掉的时候,从VCD转向手机,在19家手机制造的牌照中,他最后一家拿到,赶上最后一班车,最后扭亏为盈,成为2002年中国企业翻身最闪亮的一个点。其实相当多的企业,包括蒙牛等等,都是运用机会战略,尽快找到赚钱的捷径,或者找跨国公司来不及得到的市场,而取得突出的骄人业绩。 第二条军规 中国企业实力不够,中国企业规模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取胜的话,首先要从边缘和薄弱市场入手。华龙方便面在中国方便面市场居第三位靠什么?康师傅1992年在中国取得胜利以后,一批外资方便面品牌如日本的日清、新加坡的美厨等等都来争抢这个非常诱人的市场,但这些后来的合资品牌几乎都失败了,但华龙胜利了。非常可乐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创出一个意外;中国的手机在没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的条件下拥有半壁江山,基本的策略一样——都是要从薄弱的、边缘的市场入手,去赢得市场。采取这一战略的问题是:如果胜利了,怎么样由低向高。华龙方便面的“今麦郎”便是由中低档爬向高端的一个尝试。 第三条军规 中国企业以快取胜,是一个基本的战略。海尔、联想作为本土最优秀的企业,最强的地方在于跑得快,被称为中国跑得最快的兔子,TCL作为最优秀的企业,最基本的指标是TCL在过去7年,持续年增长率是50%。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跨国公司不断侵入中,如果速度不够,我们显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步子可以小,但是步伐要快,速度要快。 第四条军规 用合作的方法使自己在不可能生存的情况下生存并谋求发展。最典型的个案是中国汽车业。按照国际标准,年产5万辆以下汽车的厂是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的,为什么中国的国有汽车工业产量小,机制又不好,活得却越来越好?因为中国的汽车业采取了合作的战略。通过正确的合作路线,积累了自己实力,也跟上了国际的步伐。当然合作也不一定全部成功,失败机率在60%,摩托车行业合作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及日化行业众多合作失败的例子已令人触目惊心。 第五条军规 中国企业国际化目前所走的四种基本模式跟西方理论并不完全一致,一是海尔用海外建厂的方式谋求国际化;二是TCL用收购国外品牌的方式取得国外的生存权(施耐德和汤姆森两个案); 三是格兰仕为180多个跨国公司做OEM实现国际化; 四是金蝶软件提倡的先资本国际化,再企业国际化。 第六条军规 中国本土企业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特别学习定位理论和差异化营销),结合自己国情有所创新。在建立品牌上,海尔学习西方的一套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在产品或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中,中国的企业家表现出智慧,如服装行业的杉杉等等。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养生堂,农夫山泉(2000年)通过竞争的差异化,创造了很好的市场机会。另一个案是统一的“鲜橙多”(2003年)成功挑战汇源果汁:汇源诉求“健康”,统一强调“漂亮”, 把产品概念从“纯果汁”差异化变成“果汁饮料”。 第七条军规 中国社会是一个重人情关系的社会,愿意和舍得在关系场上花钱。企业应借礼品在国人生活中的分量,拉动产品的大量销售。重要的个案是1996年的三株口服液,当年销售增长得那么快,大多是通过礼品实现的。2001年“商务通”销售之所以超过预期的一倍,也因为礼品比例很高。2002年~2003年的“脑白金”更不用说了,直接强力诉求的就是“送礼”,结果是“无创意的广告”带来了好的销售。团购的消费、过年过节礼品券的消费,也都是这条路线。 第八条军规 说到低成本的创新大家都会想到格兰仕,实际上整个中国家电行业最后都走上这条路,通过低成本得到市场的优势。温州打火机能够在国际上把韩国打火机、日本打火机的市场都抢过来,是因为低价格。摩托车行业民营打败国营和合资,基本上也是靠低价格的颠覆。日化行业雕牌和舒蕾有力挑战叫板宝洁和联合利华,也靠低价格。 第九条军规 中国企业在通路方面的创新比较多,最主要是从跨国公司以拉为主的战略转向以推为主的战略,即把经销商通路看得比最终消费者更重要, 广泛采取以通路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第十条军规 设计一个高价位,然后把高价位的相当一部分让给通路,从而得到通路的支持。国际品牌的通路是靠品牌的力量维护。国内企业把产品价格定高,更多的钱让给了通路,从而争取到通路经销商。 第十一条军规 通路是中国企业下功夫最多的地方,也是确实能产生思想的地方。中国的市场这么大,消费者分布这么广,企业怎么可能又做产品又做通路呢?教科书中说应该通过代理或分销的方式啊。但中国的消费品企业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不走分销道路,走自建通路。以TCL为代表,从1996年开始自己建营销网络, 解决了通路经销商不可控制的问题。将通路的控制置于第一位,是中国市场环境下的创新。 第十二条军规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销售通路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通路是指进入正规的零售网点; 此外,还可以直接进入特定的集中消费场所,如宾馆、餐馆、酒店、酒吧、卡拉OK娱乐厅、美容院等。后者称为非正式通路。对化妆品业、食品业而言,非正式通路有时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应强调的是,这两类通路的整体营销策略(包括产品、价格和促销手法)往往有很大的差别。 第十三条军规 随着中国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国企业敏捷地把自建通路战略转变成再造的战略,从而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通路麻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优秀的企业开始用合作和双赢的思路进行通路的改造。比如TCL从自建的通路中抽身出来做减肥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用合作的模式去实现渠道盈利。比如把手机渠道卖给飞利浦,然后自己的手机还可以用这个渠道。美的也是这样。 第十四条军规 这是中国企业近5年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是强调和强化通路的执行力,即把区域更加细化,把通路更加延伸到终端。用通路的深度和末端取得市场效应,压制竞争对手。 第十五条军规 终端创新是中国创新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国际品牌的品牌优势,简单地说就是空中优势,中国的企业家深知其中的力量,于是调转方向。即用地面优势对抗空中优势,把主要的注意力转向地面,并且争取掌控权。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事情,包括深度分销、精细营销的主张; 学习跨国公司的终端生动化; 从控制终端到自己掌控终端,到自己建分销店、直销店; 到更加直接的手段,我们叫终端拦截。 第十六条军规 在终端为王的思维影响下,厂家和商家开始花更大的力气做终端。三株的地毯式覆盖是早期的代表。进而大力增加对终端的控制力度,通过大量的促销小姐和各种促销活动,拦截终端,突出自己的形象,弱化竞争对手的形象。终端拦截的代表是“舒蕾”(洗头水),在2001年~2002年前后借此成功挑战宝洁。后成为本土企业认同和采纳的基本打法之一。拦截终端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容易被模仿,如宝洁在2002年~2003年的终端反拦截。 第十七条军规 中国营销通路的复杂性、不可控性以及高成本,使得企业家寻找通路问题上更优的解决方案,经销商迫于转型的压力,迫于制造商不断地使通路变得扁平、直控终端的压力,也拼命地寻找新的出路。这两股力量推动通路创新,出现了建立独立的通路新平台或超级终端(将分销和零售融为一体)的新尝试。从2001年开始,宝洁公司最大的山西代理商组建区域代理商联盟,试图对抗供应商的力量; 200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域电讯”创造手机通路中域模式,不满足简单的代理商角色,以低资本整合中小型零售商,要做品牌台主, 创建零售连锁平台、售后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分销平台; 浙江饮品酒类通路的实力公司“商源”,正在转变自己的角色,创建两个新的平台,第一个平台跟供应商有新的合作方式,第二个平台跟代理商、经销商有新的合作结构,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三星的代理商,用策略联盟的方式,希望整个渠道的结构改变。 第十八条军规 事件行销近5年来在中国企业已经非常火爆了,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事件行销的例子,而这种策略以前在中国企业是没有的。最著名的原创性案例有三个: 第一个是健力宝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通过体育传播被媒体广泛誉为中国的“魔水”而一炮走红。第二个是河南郑州亚细亚的造势,由新闻人王力策划。这代表中国式事件营销的出台,开始注入中国元素,这个中国元素就是中国式的策划。王力基本上是新闻界人物(后来又有王志刚等),以其敏感、传播力和资源来策划有轰动效应的事件。第三个是康师傅方便面在1992年做的“万人免费试吃活动”,是按标准事件行销手法操作的,大量的媒体报道现场轰动的情况,1万人在吃面,3万人在围观,5万人在议论,10万人在传播,影响力令人震撼。 第十九条军规 基于中国人更迷信广告,加上中央电视台这样的权威媒体的资源独占、垄断性,利用权威媒体能实现快速拉动销售或品牌跳跃突围的市场目标。尽管跨国公司和学院派一开始几乎都不认可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这种做法,他们不相信这种颠覆了原来的媒体策略的新方式是一个正确的方式。但是,本土企业竟然在这条路上前仆后继痴心不改。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在中国不但是可行的,而且确实是有效的。 第二十条军规 企业在这个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最早做形象的是1988年太阳神的CI; 近期突出的有白沙香烟的形象等。在请名人方面,最早的突出个案是万家乐在1989年请汪明荃做的“万家乐,乐万家”的广告,随后,有成龙为小霸王和爱多做的广告,李连杰为步步高做的广告,周润发为奥妮洗发水做的广告等。 第二十一条军规 中国式产品是在中国特定的情况下,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的产品。比如说1997年、1998年VCD为什么在中国火爆?VCD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特殊产品。又比如, 空调家用柜机为什么会卖得很好?当时日本的空调厂家认为这并不符合空调产品的方向而不做。但是中国人重面子,中国人喜欢在自己家的厅堂,有一个象征性的消费品,柜机空调被很多消费者当成象征物。2002年~2003年手机短信之所以总爆发性增长,是因为中国人喜欢这种通讯方式。还有小灵通等。 第二十二条军规 找准某一品牌或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感觉,是市场推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难做好的事情。同样一个产品(如手机),在不同的国度,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任何一个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在中国不同的区域市场上,对消费者到底意味着什么,消费者购买它到底是为什么,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的感觉是什么,变得极为重要。这好似中医的号脉,大家知道中医最重要的是号脉,如果这个脉没有号准,你做再多市场调查,做再多数据堆砌和理性分析,都有可能失败。 必要说明 综上所述,在总结22条创新军规时,我们必须学会更加聪明,应特别重视的是:适度创新和模式创新。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18 , Processed in 0.0499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