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品营销的发展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旅游地纪念品和地方特产当做礼品的阶段;第二个阶段由保健品行业率先发起的礼品营销,礼品营销进入推销时代。从目前的市场发展程度看,礼品营销已经真正进入了营销时代——一个任何产品都能成为礼品的时代。做礼品市场以往的推销手段正在逐渐失去效用,企业如果不能发现并引导需求,那么不仅会错失这块大蛋糕,而且会像从前很多不懂得转变的老品牌一样,直接失去竞争力。想要保持产品优势,企业一定要了解趋势。 主题化 产品的主题化由文化内涵和可供赠礼者向被赠礼方讲述的故事组成,其内涵就是指产品本身具备的人文属性,而人文属性的发现就是产品自身的故事性。这种故事性可以加强被赠礼者的代入感,而这种代入感会通过赠礼者的讲述实现,这一过程是拉近“礼品”双方的方式,因此会被赠礼者认同。送礼品的最初意义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送礼的经济意义会逐渐向社会意义回归,人们之间的礼品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改善和促进,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而非物质的交换,因此,产品要想以礼品作为自己的定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品牌的情感内涵。 主题化营销实际上是对旅游地纪念品购买心理的一种变形和利用。很多旅游胜地的纪念品,如瑞士的“钟表、军刀、巧克力”,东北的“人参、鹿茸、貂皮”,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本身是特产,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旅游心理就是要体会别人的生活,购买这些纪念品的目的就是一种“移情”效应。未来礼品营销的主题化就是这个意思,人们购买礼品是在其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其人文价值满足的是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主题化营销的策略:结合历史,适宜有品牌历史的产品,深挖自己的历史,并将历史现代化、厚重化,特别要注意产品的包装与设计,使产品能够在一定角度反映所在行业或者所在地区的历史轨迹(比如水井坊);具备人文性,以人为本。能够反映一个特定的风土人情的风貌,可以利用一些大家惯常的民俗、节日文化、吉祥文化为主题去开发一些产品或者对产品定位(比如人头马、柳州的工艺小官才);多讲故事,很多特产和老字号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一点可以参照古玩行的做法。 人格化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并且人在情感情绪变化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购物行为。消费心理学中很多模式(爱达模式等),都有“注意”,这一项实际上是要产品和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共鸣。产品本身是工业生产线上生产的工业用具,但是品牌不同,品牌是对产品赋予社会化的痕迹。现在很多的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如以欢乐为定位的彩虹糖,以人生的酸甜苦辣为定位的口香糖,以善居家为定位的厨具产品,以旺为定位的小食品等。 人格化趋势,其根源在于现阶段情绪的虚拟性,因为后现代社会的科层化,人际之间社会关系的薄弱化,人们缺乏表达和宣泄情绪的现实途径。礼品的人格化和情绪化会替代赠礼者帮助受赠方进行情绪的表达和宣泄。 人格化营销的策略也有很多,比如将情绪转为购买力,品牌可以提倡正面情绪,抵制或者化解负面情绪;比如将产品本身赋予某种情绪,这适合很多公仔、玩偶或者将品牌的吉祥物赋予不同的情绪;比如以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为依据,针对消费者可能遇到的境遇,将产品的品牌与人们的情感关联起来,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广为传播。将产品人格化,适宜于购买者对被赠礼者的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一种帮助消费者降低礼品选购成本的定位方式。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刘旭明)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