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豫酒“变脸”

2012-3-26 11:21| 查看: 280501| 评论: 0|原作者: 王振芳

摘要: 2012年,注定是豫酒不平凡的一年。 林河酒业三易其主,仰韶酒业完成体制改革,张弓酒业遭遇“官司门”。被人怀念的“张宝林”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豫酒正在经历着“变脸”,豫酒企业“变脸”会带来什么?

豫酒的体制之辩

业内人士提起豫酒,回味的总是“张宝林”(张弓、林河、宝丰)时代,仍然以“张宝林”时代为荣。自2000年起,豫酒“张宝林”时代宣告结束,豫酒整体进入沉寂期。
2005年是豫酒整体复苏的开始,以宋河为代表的一批豫酒企业开始发力,至今,豫酒的发展还没有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上海观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席营销专家、观峰河南公司总经理杨永华说,大家回味张宝林时代,是一种精神寄托,对豫酒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豫酒的沉寂,通常的说法是归结于体制,即产权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杨永华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体制是小约束,远见才是真正约束企业的根本。
把豫酒企业所谓的体制问题放到全国的白酒企业分析,可以发现,茅台、五粮液、泸州、洋河、汾酒等全国著名的一线白酒企业,体制仍然是国有股份制,这些企业也没有历经民营或者私有体制的转变。
“之所以目前是国有股份,也是基于资本市场的需要进行的体制改革,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够发展得如此强大呢?”杨永华反问。
河南的企业以白象集团为例,最初就是粮食厅的福利企业,也是国有体制,产权问题也一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但企业始终立足于产业机会,抓住发展这个主体,不断地将企业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现在,白象已经成为国内方便面产业的巨头,继续领跑着行业的发展。
企业在市场上打得赢,所以企业在体制问题的谈判桌上也就谈得赢。体制问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就迎刃而解。
熊玉亮同样认为,体制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绝对原因。
要透过体制问题抓住机会才是解决问题的症结。“不存在问题的企业是没有的,所有的企业都有问题。关键是决策者能否透过问题发现并抓住机会,因为企业面对所有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发展才是硬道理。”杨永华说。
在他看来,之所以大家把制约豫酒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于体制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没有透过问题发现机会并抓住机会。更不明白发展是硬道理的根本含义。
二是因为体制问题而患得患失,把企业的前途命运局限一隅。如果决策者和经营者能够以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企业的前途,跳过体制问题的圈子,就会发现,只要企业发展了,做强做大了,体制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豫酒复兴之路

豫酒企业的“变脸”,是豫酒产业的积极信号。
不管是不是体制制约了豫酒的发展,最起码会让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感到企业少了一个后顾之忧,企业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了。
同时,豫酒的“变脸”步伐,不只是体制,还需要品牌的不断成长。
杨永华认为,白酒,说到底是个精神产品,不属于日常消费品。品牌力就是竞争力、消费力。面子消费是白酒消费的主流趋势,也是催生白酒涨价的根源,同时也是成为奢侈品的内在动力。
没有品牌成长的推动,单纯地靠价格提升产品结构,很难实现产品结构的品质性突破。豫酒在品牌的宣传上显然先天不足。
豫酒企业的品牌广告投入不少,很多企业在品牌传播方面也显得非常大方。事实上,豫酒企业的品牌传播仅仅就是广告,甚至是知名度非常高的企业,也言之无物,就是纯粹的知名度传播。
“对于大部分豫酒企业而言,不缺少知名度,缺少的是认知度,因为消费者都知道你是谁,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你的产品。”杨永华说,企业没有品牌力的成长,企业的成长就像挤牙膏,越挤越少。
杨永华认为,很多豫酒企业之所以产品和市场成长乏力,就是因为品牌的能量没有在发展中聚集,一味地释放品牌的能量而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给品牌注入能量。
打造品牌之外,企业还需要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研究产业这一轮的产业机会和产业趋势,结合自身企业的产业地位和资源状况,制定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机遇对企业的重要性就如同飓风来了,猪也会飞。”杨永华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王振芳)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2 22:15 , Processed in 0.0365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