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卡脆: 成功是失败之母

2004-4-1 08:00| 查看: 475368| 评论: 0|原作者: 朱勇刚

一个果敢练达的公司总裁,一个业绩骄人的营销团队,一个动人心魄的曼妙蓝图,一个折戟沉沙的品牌故事。“跌倒了,也要抓把沙子。”拨开表象,我们一起来探求支配市场的“无形之手”。

企业背景及未来规划

卡脆(化名)公司成立于1999年,具有美资背景,贴牌经营饮料和方便食品。截至2002年6月,已在川渝两地成功组建了健全的销售网络,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产品在目标消费群中享有较高声誉。公司总经理极富创业激情,年轻有魄力,处事果断,敢于冒险,旗下汇集了数名来自国内知名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2002年年初,卡脆公司制订了2003年度的发展规划:公司拟上饼干和薯片项目,将在四川G市大面积兴建厂房,购置全自动生产设备。新产品定于2003年3月上市,并订立了以下战略目标:单品数量从20个增加到60个,销售额上升到1亿元,市场范围从川渝两地拓展到中国西部各省区。公司决心通过新产品的上市,成功实现第二次创业,取得跨越式大发展。

行动展开
一、筹建工程项目

公司筹集了大量资金,在G市开发区购置了50多万平方米土地修建大型标准厂房,买进国外先进的饼干及薯片的全自动生产线。公司高层雄心万丈,宣布要“跑步”闯进亿元大关。

二、部署新品上市前期工作
自2002年7月到2003年3月这半年多时间内,销售部、市场部在兼顾现有业务推进的同时,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组织分工。公司成立了新产品开发筹备委员会,由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及部分资深员工组成。新项目实行矩阵式管理,明确相关职责,合理分工,力保协调,以充分提高新品开发的效率和各部门配合度。筹备委员会对新产品上市的工作日程作了如下安排:
2002年7~9月,市场部组织市场调查;10~11月,筹委会分析调查结果;12月,筹委会制定上市计划;2003年1月,筹委会提交计划;2月,销售部制定产品价格目录和宣传手册,人力资源部同时进行人员配备;3月,市场部和销售部负责新品上市。
2.市场调查。公司组成了一个3人调查小组,调查范围包括成都、重庆、西安、贵阳和昆明及西部各主要地级市场;调查对象锁定在各主要大型零售终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等渠道里的饼干及薯片产品;调查内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宏观的市场有效人口、收入水平、市场发展趋势、商品流通网络;二是消费习惯、消费心理、高中低档消费层次;三是各档次主要产品的目标市场、口味、包装、价格、促销、渠道和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品牌知名度、铺货率等等。按照上市日程安排,调查工作至9月底全面结束。
3.产品定位。根据调查小组提交的调查结果,筹备委员会掌握了市场一线资料:
(1)饼干方面,高中档饼干基本被法国达能、美国纳贝斯克、英国奇宝和台湾康师傅等国际大品牌所垄断,消费群体收入较高,知识女性偏多且较为稳定,市场增长速度不足15%,要想进入该领域分得一杯羹,实属不易;国内品牌在低价位饼干市场中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该档饼干市场每年以25%~30%的速度递增,多为广东、福建品牌及一些地方品牌。市场上酥性饼干、韧性饼干、苏打饼干、夹心饼干、曲奇饼干及薄脆饼干等各类饼干产品琳琅满目,使得中低档饼干市场空前繁荣。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间不乏散兵游勇等不具竞争优势者,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提炼后,筹备委员会最终将产品定位在中档市场,适当往低档延伸,对营销相关要素也进行了定位。目标顾客定位:在校大中学生以及30岁以下的普通工薪阶层;产品形象定位:健康、时尚、热情;包装定位:充分突出产品形象,既具有国际产品包装水准,彰显精致与大气,又不失对目标消费者的亲和力;价格定位:合理拉开价格档次,保证中间商合理的利润空间,终端价格总体为中档偏低,经济实惠,具有对大众消费的价格吸引力;渠道定位:两种渠道双管齐下,前期主攻现代渠道,3~5个月后视情况转攻传统渠道,根据不同渠道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和促销内容;促销定位:明确促销目的,融合多种促销方式,灵活地加以使用,注意区分不同渠道不同时段的促销内容,同时强化促销政策的有效执行。
(2)薯片方面,行业格局正日益形成:国外品牌有品客、乐事;全国性品牌有上好佳、卡迪那、妙脆角;地方性品牌如子弟、天使、好的等等,还有少数作坊式油炸生产的薯片品种,也充斥于各销售渠道。经过反复推敲,卡脆对薯片产品的市场开发,也作了较细致的划分与定位。

三、制订新品上市工作计划
完成以上工作之后,筹委会很快制定了脉络清晰的新品上市计划:
1.促销组合。(1)现代渠道方面,前期以“堆头+POP+人员促销+免费派送”为主,3~5个月后以“堆头+抽奖”为主。(2)传统渠道方面,前期主要以“搭赠礼品+开箱有奖+临时人员铺货”等方式激活二级批发商及零售终端,旨在提高分销速度和零售店的上货率,3~5个月后视情况降低促销力度,只使用批发搭赠方式。
2.推进步骤。对公司目标销量逐月分解后,为配合促销的开展和网点建设,顺利完成各月销售目标,筹委会制定了以下月度递推计划,以提高新品上市后多方面工作的协调性(销量单位:万元)。(见图1)
3.组织构建。成都设立营销中心,全面统领新品上市后的各项营销活动。为了提高指挥效率和实地市场的应变能力,分别设立西北、西南营销部,其下分设办事处,制定规范细致的岗位要求和岗位职责。
4.激励体系。 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公司年度目标分解到各办事处,加强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估,注重细节,强调执行;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市场重要信息及时汇报并迅速获得处理指示;实施月度销售业绩考核制度,强化对过程指标及量化指标的考核,坚决杜绝考核形式主义,并由此形成奖惩机制和晋升机制;组织销售竞赛,开展业绩评比活动。同样,针对经销商也建立了相关的激励体系,比如过程奖励、定期返利、授信合作、销售竞赛等等。
5.营销计划。根据上述几方面的安排部署,筹委会于2003年1月向总经理提交了丰富详实的《新品上市计划书》、《年度营销计划书》、《经销商及营销人员激励方案》、《营销策略日程推进方案》等相关文案,很快便获得了公司领导层的认可通过。

四、配备人力资源
2003年2月,人力资源部进入人员招聘程序,两星期时间内将营销部所需的50名sales全部招聘到位,并进行了简单的培训。至此,卡脆公司战略计划的前期工作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全部准备完毕。公司从股东到职员,从采供部到销售部——上上下下都摩拳擦掌,如箭在弦,只待总经理一声令下,就冲锋陷阵,去创造大家期盼很久的第二次创业奇迹。

行动结果

播种希望的3月如期而至。市场部和销售部全班人马倾巢出动,携带样品及产品说明书,没日没夜地展开了寻找经销商的“雷霆闪电战”;生产部的人员也个个生龙活虎,加班加点地制造着“从零到万万的惊喜”!可是,销售业绩是检验一切计划与策略的惟一标准!随着一些潜在问题的逐渐显露,全公司人员那火热的激情,便如落花般凋零,如流水般东逝。

一、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由于公司以前从未涉足过制造业,没有积累相应的生产人才、作业流程及现场管理经验。在还没有物色到合适的生产管理人才时,公司便在当地招聘了一些工人,匆匆地“赶鸭子上架”;再则,为了尽快抓住市场机会,公司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战略计划,即2003年3月份产品必须上市。因此,首批产品在根本来不及检验产品质量、来不及进行口味测试和定区试销的情况下,便统统发给了满怀期望的经销商。
结果,因口感不良,产品在上市初期便遭到了消费者的冷落,经销商和促销人员好不容易卖出的部分产品,没过多久便被纷纷退回经销商仓库。公司不得不痛下决心,全部收回首批产品,迅速组织人力改进产品质量后,再重新投放市场。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品牌的良好形象,降低了经销商合作的热情,也打乱了新产品系统的上市计划。

二、市场波澜不惊
改进后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消费者也逐渐尝试着进行购买,可是市场总是不瘟不火,销量一直徘徊不前。3个月下来,全公司销量还不到同期计划的一半。经过多方调查发现,由于产品上市之前,留给筹委会的准备时间过于仓促,市场调查小组为在短期内完成大面积的调查任务,调查工作进行得不深入、不客观也不全面,对许多调查内容只做了定性的判断,有些调查结果甚至是主观估计和猜测得来的,由此产生的市调结果与市场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所得数据几乎完全失去了参考价值!
新品上市时间已经临近,筹备委员会没有选择,同样是在异常短促的时间之内,不得不大胆地使用部分调查结果,制订了产品定位、市场细分和促销推广策略,从而导致了营销决策的失误:对目标消费群的定位比较模糊和游移,分销层级价差不够合理,促销政策针对性和激励性不强,促销活动操作难度较大,经销商尤其是零售商不予配合等等。

三、销售人员更换频繁
外派的销售人员多数是在上市场前半个月内招聘到位的,本着公司一贯奉行的“快速行动”原则,这些人员很快就下放市场了。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内,一方面,他们上至对公司远景目标、企业使命、制度规范缺乏深刻的认同和知晓,下至对新品知识、销售策略缺乏应有的培训;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品质与技能,是否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公司也是难以做出判断的。因此,这个销售队伍的战斗力和内部凝聚力并不强大。
随着销售困难的日益涌现,市场开发难度逐渐加大,他们相继光荣地“献身”了:从刚开始他们纵身跃出战壕的杀声震天到后来的偃旗息鼓销声匿迹,此间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于是新一轮的招聘与外派重又上演……销售是一出考验业务人员斗志、智慧与耐心的游戏。游戏输了,可这又能全怪他们吗?

四、经销商激情衰退
公司将年度目标层层分解,最后落在了经销商头上。由于受产品质量和推广措施不力等因素的影响,经销商及各办事处人员各月度目标根本无法达成,这直接削减了经销商定期返利和销售人员的销售奖励,通过目标和考核体系建立起来的激励措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随着公司现金流和利润流的大量减少,也迫使降低总体目标以提高人工成本的应急计划最终流产。
这种基于奖金驱动的激励引擎一旦长时间熄火,伴随而来的是销售战车的彻底失速和销售大军的人心涣散,守着微薄利润的经销商也是激情顿消。
从踌躇满志的战略构思,到紧锣密鼓的多方筹备,再到激情四射的闪亮登场,当这场精心谋划的创业梦想,从孕育希望的初春演绎到亟盼收获的晚秋——2003年10月的时候,公司实现的销量只有2100万元,仅仅完成同期计划销量的37%。
不仅如此,公司库存原材料和成品大量积压,经销商对公司产生信任危机,骨干员工频繁跳槽,各个部门谣言四起……公司开始撤消部分办事处,宣布“飓风计划”彻底流产。

反  思

卡脆公司这一项目不但未能实现销售额过亿的梦想,而且还将一个赢利能力较强、运作健康的企业拖到了悬崖边上。市场不相信眼泪!痛定思痛,除了上述几点,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导演着这场恶梦,使之朝着失败的纵深方向发展?

一、经营思想错误延展
1.短短3年时间里,卡脆公司成功地发展到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规模,在目前国内的传统行业中,实属罕见,这也使得公司成功地渡过了民营企业的第一个危险期。这样的成功是和公司总经理倡导的“三快”思想分不开的,即“快速思考,快速决断,快速行动”, “三快”思想为公司的迅猛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惜时至今日,在“跨越式大发展”和“再创西部奇迹”那鼎沸的吆喝声中,在某种膨胀心态的驱使下,这则光辉思想被错误地运用得淋漓尽致:快速变成了仓促,果断变成了武断,“双刃剑”效应在此得到了最为充分最为彻底的验证!
2.卡脆公司在制定战略计划时,根本没有使用诸如SWOT分析或波士顿矩阵的分析工具,也没有慎重地就公司所处的时空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综合权衡。公司提出的若干项计划指标与2002年相比,每一项指标的增长幅度均要求超过100%。在诸多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卡脆公司执意要创大销量,谋大布局,拉长产业链。回首公司所做的重大决策,现在看来,有许多是值得深虑的:大范围征地,大面积修建厂房,大幅度增加产品线,大规模开发西部各地市场等等,这些都使得公司有限资源被无限分散,固定成本大幅飙升,现金流量捉襟见肘,市场开发费用严重告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作为传统行业中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卡脆公司现实的资源条件要支撑如此巨幅的增长,是小牛拉大车,超越了现今市场的发展规律。战略目标与现实资源之间的巨大落差,只会令公司各部门相应的前期运作计划、后期滚动计划以及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
在生产方面,卡脆公司没有任何经验可言,也无任何人力储备,当初为了组织生产,仓促之间,只从成都的K公司引进了一名生产方面的基层管理人员。由于公司对生产的困难估计不足,首批产品投放市场,便交付了一笔昂贵的学费。公司对“不熟不做”的商业法则熟视无睹,大规模地踏足十分陌生的领域,这无异于使自己滑进了无边的泥潭!
新品上市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需要多方整合的动态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产品质量或营销组合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将会导致整个新产品项目链条的脱节或断裂,轻则打乱部署,提高上市成本,重则将导致整个管理失控,甚至项目的全面崩盘。
公司以前的成功,除了总经理出色的领导才干以外,机会的成分比较多,当时的决策多属于时间敏感型,迅速地动起来远比原地不动要好得多。随着消费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敏感型决策的比重明显增加,这决不是机械复制或仅凭激情可以应付的。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缜密的思度,加上快速灵活的应变,方能获得成功。
民营企业遭遇发展瓶颈,甚或遭遇挫败,多数也可从民营企业家身上,找到某些必然的根源。这其中有些是属于心态层面的,有些是属于意识和技能层面的。后者是企业车轮的减速阀,它会弱化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前者则是操作失控的加速器,受其驱使企业战车不但容易偏离轨道,而且可能坠向悬崖。卡脆公司新产品上市计划的流产,有些是因为高层领导者浮躁和膨胀心理导致的个人决策失误,另有些则是因为盲目跟随导致的群体性执行偏差。
行写此文,只望记下热情过后的冷静反思,为那些黎明前仍在跋涉的人们,送上些许微光与慰藉。也寄语卡脆企业员工,力排万难,以不老的信念续写不老的传奇!
(编辑:姬大鹏 jbanks@sohu.com
欲对本文章发表评论,请登录销售与市场网站“案例版”专栏留言,网址为:http://www.cmmo.com.cn/bbs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朱勇刚)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9:23 , Processed in 0.0368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