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消费替代周期长 中国红酒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是毕竟体量较小,特别是在北方市场,市场的规模非常低。南方发达地区形成了相对稳固的酒种消费格局,白酒市场规模仍然相当可观。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在《“十二五”中国酿酒产业发展规划分析》指出,“十二五”末,白酒行业产量目标为960万千升,葡萄酒为220万千升,白酒产量年均产量增长为1.5%,而葡萄酒则为15%,葡萄酒要与白酒抗衡仍需相当长的周期。
关于白酒行业整合难度的正确认识
1.白酒的自身属性设置了天然的整合障碍。 白酒产品的高毛利率、白酒品牌的情感属性、区域白酒市场的规模型特征和地方政策的温床,决定了白酒产品具备更高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发展能力,也决定了白酒品牌发展具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分散度和更高的区域粘度。
2.白酒企业的规模决定了行业整合非朝夕之功。 有些言论危言耸听,错误地引导厂商认为行业整合就是几大领军品牌消灭其他品牌,认为众多三四线白酒企业已经丧失了最佳的发展良机,行业整合将会在5年内完成。 试问:川酒“六朵金花”谁会整合谁?古井贡怎么整合口子窖?迎驾怎么整合皖酒?谁去整合西凤?稻花香怎么整合枝江?…… “十一五”末,年销售额突破10亿的酒企有30家左右。“十二五”末,年销售额50亿以上的也将在20家左右,年销售在20~50亿的企业也在数十家,年销售额在5~20亿的也将有数十家。行业整合的难度可想而知。
3.白酒复兴浪潮仍未结束,竞争格局尚不明朗。 以名酒复兴、区域白酒崛起为特征的白酒复兴浪潮仍然没有结束。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白酒品牌还存在着相当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其中不乏全国、区域的著名商标。对于一些错过了“十一五”快速发展机会的酒企来说,“十二五”还是崛起的好时机。
4.企业并购、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白酒行业整合最终的解决方式,是通过企业的整合而不是品牌的整合来实现的。但是,白酒企业复杂的经营属性,往往致使兼并与收购白酒企业是一个巨大的陷阱,风险系数大。 纵观其他行业,企业的并购、融合至少需要十余年的时间。白酒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更长的企业并购周期。
5.竞争整合倾向高于并购整合倾向。 众多一二线强势品牌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品牌离发展高峰仍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通过区域市场扩张、产品线扩张、结构提升、渠道创新、组织合理化等措施均有实现翻番的发展可能。 从众多酒业的“十二五”规划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行业的主调仍是企业的自我提升。
6.竞争同质化加大了整合难度。 白酒行业竞争已进入同质化时期,营销策略趋同。在品牌经营上,众多区域白酒也实现了100~200元核心中高档价位的突破,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在产品竞争力差距缩小、竞争同质化的前提下,就要靠拼资源与管理能力,这无疑提升了竞争的模糊性,加大了整合难度。
行业整合的三大核心推进要素
白酒行业的整合必须从政策、品牌竞争、企业并购三个推进要素进行系统分析。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邵伶俐)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