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进入大陆市场前,中国的方便面企业主要做干吃面和非干非泡面,料包品质比较差,没有引领口味。康师傅进入后,红烧牛肉面万人试吃一炮走红,20年引领中国口味。随后,康师傅又对全国的地方特色口味进行研发,定位“美味诉求体现地方特色风味”,开发西北油泼辣子酸香世家系列、东北炖系列、华东淮扬菜系列、华南靓汤系列、华中的辣系列等。让消费者认识到:方便面也可以如此美味。再随后,白象开发了适合全国消费者的骨汤系列。从此,小吃和特色口味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统一则开发出了老坛酸菜系列。统一的大特色战略使没落的贵族焕发新生,同时创造了又一个行业神话。
屡败屡战的高端产品升级之路 满足消费者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是企业的使命。伴随消费升级和购买力增长,消费者愿意尝试购买更好吃、更高档的产品。于是,各企业加大对高档面的研发投入。 一线市场高档面,康师傅一枝独秀,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本土企业无所畏惧地向一线市场高档面发起挑战。高档面升级之路历经两轮: 第一轮以今麦郎弹面、白象三道、白象8848大骨皇、五谷道场、 斯美特食尚V6、华丰油波辣子酸汤面、亚特兰韩道面为代表。经过三年厮杀,真正在高端面市场站住脚的唯有今麦郎一家。 第二轮自08年开始,以中粮五谷道场、今麦郎上品、统一老坛酸菜、汤达人、思圆魔鬼辣面、国华烩面、真辣道、湾仔码头冷冻面、红高粱烩面为代表。这一轮的升级之路有三个特点:1.全是特色产品;2.定位和康师傅持平或高于康师傅;3.除今麦郎上品外,都在悄悄地做市场而不是大张旗鼓。不到两年时间,这些企业都在局部区域站住脚跟,获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高速发展期遭遇滞涨
这十年,我们见证了行业的风生水起,喜笑颜开,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只有直面这些问题,不逃避,不忽视,才有可能创造下一个十年的辉煌。 方便面进入中国大陆,这十年无疑是增速最快的。但自07年开始出现量价下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为什么?
1.出现巨大战略发展空间和较小行业增长空间之间的矛盾。 方便面战略空间巨大,立足于中国做企业和立足于世界做企业空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清当家人安藤宏基的目标是让方便面成为Earth Foods(全球食品),而国内的企业擅长“窝内横”,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方便面企业做成世界品牌。 占领巨大战略空间,是通过行业增长空间实现的。单纯围绕油炸方便面去开发产品,增长无疑受到局限;如果围绕方便面去开发产品,将会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由于康师傅的垄断和盖帽,造成行业增长空间狭小,市场份额不能持续扩大(销量下滑),产品升级缓慢(销售价值的增长空间受限)。
2.过早出现产业集中、垄断,导致产业升级缓慢。 康师傅一枝独秀,垄断一线高价面市场。没有竞争对手,仅靠垄断就可以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忽视了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跟踪研究,产品升级缓慢,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尽管期间也作了许多产品调整措施,但并未获得实质性突破。调来调去,于是干脆告诉消费者:方便面就是这个味!这种看似对经典的占位,其实导致了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的流失。也是方便面行业的一种悲哀。水涨船未高,康师傅逐渐成为市场份额增长的天花板。
3.没有及时抓住行业机会,产品升级失败。 以今麦郎为例。在从1元产品到1.5元产品的升级过程中,今麦郎仅仅是把今野拉面等产品增加克重,然后直接将零售价格提至1.5元/包,而产品本身并没有质的突破。企业推广过程中坚持不够,渠道利润设计不合理,都导致升级失败。价格升级不能等同于产品升级,产品升级靠的是创新,是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4.替代品增加,消费分流。 由于方便面产品升级跟不上消费升级,给小面包、方便米饭、蛋黄派、馍片、沙琪玛、饼干等休闲食品可乘之机。 之前,消费者不管是居家消费还是出差旅行,方便食品的首选便是方便面,而现在可供选择的方便食品种类繁多,消费分流,无形中拿走了方便面的市场份额。 同时,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消费行为也日渐理性,对产品品质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是企业需要仔细研究与应对的发展命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王冠群)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