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解读一下什么是本化化营销:农资企业(农资厂商为核心、经销商为辅助、终端商为落地点)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或细分市场采取量身施策,采取更贴近目标市场的市场战略、商业模式与营销策略。 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施行本土化营销很好理解,即一个区域市场一个打法。而针对细分市场采取本土化营销,则可以这样来理解:第一,按作物种类细分,即根据不同农作物类型,因为不同地方种植作物的种类不同,可以针对此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第二,按民族文化细分,根据不同民俗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诸如吉林省吉林地区某县,有些村庄是朝族聚居区,有些村庄则是汉族聚居,有着特殊的民族文化,针对这些村庄采取有朝族文化特色的营销策略。第三,按自然环境细分,即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的土壤、水利、气候条件等因素,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无疑,本土化营销是一种正确的思路,能够满足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消费者需求,但是农资企业想唱好本土化营销这出戏却并不容易。 本土化营销要素 对于农资企业本土化营销程度,可以用本土化宽度来界定,同时用本土化深度来加以评价: 一、本土化宽度 所谓本土化的宽度是指农资企业各经营要素的本土化程度。实际上,本土化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本土化经营,可能需要农资企业在以下诸多方面都做出努力:投资本土化、组织本土化、文化本土化、品牌本土化、研发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生产本土化、财务本土化、营销(模式、渠道、传播等)本土化和服务本土化。 二、本土化深度 在以一个合理的本土化宽度的情况,把本土化深度做深,这是一个本土化深度的概念。 实际上,有些本土化要素可以量化,用以衡量本土化程度,下面还是表格的形式来加以说明。
本土化营销忠告 严格地讲,现今农资企业所采取的“一地一策”的营销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营销,只是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或细分市场而展开的个性化营销。或者说,局部本土化、有限本土化、本土化不足,小打小闹搞不出大名堂。不过,农资企业也要警惕另一种错误倾向,那就是过度追求本土化,过度操作必然会劳神、费力、搭钱,把营销带入尴尬境地。 如果农资企业(尤其是农资厂商)经过调研以后,觉得确实有必要推行本土化营销,那么笔者要就三个问题做出忠告: (一)必须从战略层面做出本土化营销规划 在上文,提到了本土化营销的宽度与深度,这也是在告诉农资企业,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土化营销。不过,这并不是要农资企业照搬。诸如,农资厂商未必需要产品本土化,可以通过由经销商反向贴牌生产来实现产品本土化,或者农资厂商通过定向研发与生产实现产品本土化。如此,农资厂商未必需要进行投资本土化或生产本土化。另外,农资厂商未必需要组织本土化,只要经销商与终端商做到组织本土化即可…… 其实,笔者是想告诉农资厂商,在施行本土化营销之前,对本土化营销要站在战略层面加以规划。针对本土化营销要素,要善于整合自身及经销商、终端商资源,实现本土化营销的横向系统化与纵向一体化。 (二)必须拥有个性而富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营销模式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农资企业竞争力之本,更是决胜市场的利器。所以,农资厂商要打造“1+N”模式,即1个大模式,针对不同子市场(区域市场或细分市场)的若干个小模式。 笔者认为,如果农资厂商缺乏一个基本的营销模式,即“1个大模式”,那么在本土化营销过程中,采取过多的小模式操作也是很危险的。道理有三:第一,对于那些小模式,竞争对手很容易跟进复制,你打到哪里,竞争对手跟到哪里;你有什么招术,竞争就可以复制什么招术。第二,营销成本增加,而竞争对手跟进复制时成本将更高。第三,营销模式就是营销的稳定器,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壁垒。如果缺乏个性化营销模式,自然很容易为竞争对手突破。 (三)必须以营销价值链为基础开展联合营销 可以说,在农资本土化营销方面,农资厂商、经销商、终端商互为营销价值成员,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并承担着相应责任。本土化就如一根“接力棒”,需要农资厂商、经销商、终端商在手中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四)避免过度追求本土化营销而不计成本 消费者虽然贵为上帝,但如果农资企业过度反应,却不是明智之举。过度本土化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诸如降低营销差异性、增加营销成本等等。并且,小品牌很难斗得过那些有实力的大品牌。所以,本土化营销不意味着一味地迎合消费者,不意味着一味地讨好消费者,也可以对消费者进行有效引导,并建立起企业的个性化营销模式。 (编辑/惠永生 huiyongsheng3210@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21:30 , Processed in 0.0378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