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农业废渣盐就像一颗毒瘤,闯入了人们的视线,正如曾经被家喻户晓的三聚氰胺、塑化剂、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一样,农业废渣盐也大张旗鼓的加入到威胁中国食品安全的队伍中。 江苏一公司非法制售“农药废渣盐”案件近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2009年至今,非法制售“农药废渣盐”14000吨,流入全国12个省、市盐业市场,部分“农药废渣盐”冒充食盐流向餐桌。 据了解,农药废渣盐”中的农药“草甘膦”含量高达55毫克/公斤,类似于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明显高于美国、欧盟、日本农产品贸易每公斤20毫克的安全标准。给广大百姓的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危害。 食品安全危机频频,一点点农药的残留已经让人闻之色变了,没想到,现在出现了更骇人的“农药废渣盐”。虽然“农药废渣盐”为盐业和公安部门主动查处发现,不过,这样的主动查处来得似乎迟了些。 阜阳方面调查表示,其截获的“农药废渣盐”,主要卖给当地小商贩用于制作烧饼等食品。盐是一个基础性的食品原料,一吨盐制成的烧饼,估计要堆成山了,14000吨盐制成的食品,那是一个怎样的天量,危害到多么庞大的人群!为什么从2009年至今三年来,如此庞大规模的“农药废渣盐”制售未被及早发现?根据报道,不难发现有很多明显的漏洞和疑点。 据调查,“海天盐化”以10元每吨购得原料,将农药残渣清洗、烘干生产出工业盐,生产成本每吨100元,再以每吨350元至400元的价格卖给私盐批发商;私盐批发商再以每吨700元批发给不法粮油店,粮油店最后以每吨1400元的价格卖给小商贩加工食品,由此“农药废渣盐”便堂而皇之地走上了餐桌。 从“农药废渣盐”产业链可以看出,“农药废渣盐”每个环节都产生了100%或更高的利润率。 利益驱使无益是其中最大的原因。当然,在这个唯利是图的经济社会,哪怕再小的利润,只要有市场需求,且管理松弛,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地沟油,再到农药废渣盐,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观念给食品领域带来的威胁和伤害,我们已是一再地领教了。然而似乎还远未结束,一些人只要是有利可图,就全然弃消费者生命安危之不顾。在经济社会商业道德一再滑坡的情况下,文化自然并无足够的力量去规范商业秩序,我们唯有依赖监管来给道德设下底线,然而,当道德底线早已被不法商家挣脱,监管却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 而在对待农药废渣的处理问题上,环保部门是否也尽到应尽的职责了呢?如果农药废渣的处理能够严格的统一规范,不法分子又何以得到制造“农药废渣盐”的原料呢?对此,环保部门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8 06:52 , Processed in 0.0438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