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许多企业也出现了和诸葛亮同样的情况,公司内无论大事小情,都必须要经过老板这一关,“老板不发话,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例如公司人事招聘需要老板亲鉴、10元的费用没得老板签子报销不了。甚至连办公室卫生,低值易耗品都要老板点头。更为甚者,老板若是几天外出,公司的运营几乎停摆。这样一来,企业构架中的各层组织形便如空壳,各种职位基本是摆设。老板一人说了算的机制,无疑给了下属投机取巧的“理由”。因为你老板亲力亲为,事必躬亲,下属也只好无奈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更谈不上创新创造、尽心尽力了。企业的最终结果是:万能老板,低能下属。 为避免以上现象的出现,老板怎么放权?对放权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预设预警机制和监管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笔者曾就职的一家国内上市公司,江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销售规模已突破150亿。该集团总资产达20多亿人民币,员工1万多人。集团有60多家分/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该集团的掌门人,自始至终秉持、坚守 “把小公司办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 理念。充分运用企业产权治理机制,强化制度建设,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权力监督,使得决策权既有集中,又有分权自治,而且采取经理人股权激励、技术参股、营销业绩参股和股份置换等方式,激活了经理人的创业本能,以及事业的成就感,真正实现了“大家的公司”的目标。这样就非常成功的规避老板什么都想抓,但又什么都没抓好的窘态。 企业机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解放老板”,老板必须从事必躬亲中跳出来,并要转变观念。以一双慧眼识珠的眼睛,一对兼听则明的耳朵,一个辨别气息的敏感鼻子,以及“亲情”与资源驾轻就熟的手腕,才是老板的“本职”工作之一。另外,老板还需认真贯彻权责划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以及问责机制,以锻炼中低层管理者能力,实现企业决策层解放,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员工能力快速提升。再者,有意识进行放权,解放自我,必然释放出大量可供员工施展才智的空间,形成企业决策层、中低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三者的良性循环。同时强调企业内文化建设,实现员工个人理想与企业使命的重合,让员工感受到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当然,老板还要退让舍给,毫不吝啬地奖励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让精英的贡献得到认可,最终形成管理、文化、激励三者相辅相成和密不可分的企业生态管理网,将精英人才尽数网罗在其麾下。 毋庸置疑,老板唯有这样方可彻底解放自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公司的宏观规划,为企业的发展树立明确、准确的目标。 家族成员何以成为企业“蛀虫”?
三国时期的蜀国,前期人才济济,但在诸葛亮身死之后,就只有一个姜维勉强撑起大梁。在内外交困之中,蜀国成了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工作。
家族化是中国大量民营企业具有的共同特征。凭心而论,在企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家族成员间与生俱来的相互信任、同舟共济,无疑是这些民营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一,它帮助众多民企熬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草创岁月。然而这一宝贵财富的正面作用并不一定永恒,随着企业的壮大,企业家族成员的角色便显得微妙起来。 首先是企业家族成员与人才之间的矛盾。复旦大学胡君辰教授对此的解释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一些家族成员逐渐无法胜任在企业中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如果依旧让他们担任重要的管理岗位,那就会对企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家族化企业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家族化成员人人都觉得自己贡献大,于是他们把握要塞、权力显贵甚或狐假虎威。这些家族成员仗着是老板的“七大姑、八大姨”,往往更有可能徇私舞弊,因为他觉得我是你亲戚,你不敢对我怎么样嘛。反而“外来人才”会兢兢业业,会更加自律,因为他们明白一旦工作中出现有违职业操守的事情,自然就要被革命。 企业做大之后,有些家族成员再也无法胜任他们的工作,这时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他换下。这样做一方面促使他们身上不再有“贝勒爷性格”,另一方面让他们在一个没有特权、没有特殊关照的冷峻环境中成长,再摔打磨练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在他们完全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如果可能的话,再回到公司担任要职。 只有通过去家族化手段,以“任人唯贤”而不是“用人为亲”的机制、强调核心精英人才的接班培养战略,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核心精英人才的持续供应,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增长。 如何激活团队的战斗力?
企业机制的终极目标就是打造高效团队,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因此,如何激活团队是时下民营企业一堂必修课。
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同于大型、股份制企业,有其特殊性。很多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一”的,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老板认为自身不存在公司机制问题,公司治理观念薄弱,也就忽略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工作。 由于中小公司没能厘清公司治理机制问题,各方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不同,势必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组织,导致其不合作行为,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员工的利益。 由此不难看出,企业治理机制简单的理解实际是利益问题,而且员工利益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才能激活团队和谐的战斗力,将力量发挥到最大,最终获得利益最大化,是为当下中小企业成功之道。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0:05 , Processed in 0.0376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