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2月底开始,政府监管部门就纷纷开始积极筹备“3·15”活动,普法宣传、专项严查、打假举报等各种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农资市场也不例外,每年“3·15”,农资维权打假部门卯足了劲严查严打、专项整治,然而,各地的坑农、害农事件仍时有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阻止。究其原因是农资打假维权工作没有经常化、常态化的结果。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坑农、害农问题,农业部于 近年来,国家政府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不断加强对“三农”的政策倾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然而,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只能从思想上对工作予以规范指导,如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长效措施,才对解决问题具有更大、更实际的意义。在山东省即墨市,当地的工商管理局针对农村消费者维权要到城区投诉,费时费力不方便的情况,在各村镇建立起1279个农村消费维权联络站,聘任了1279名农村维权联络员持证上岗,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农民有问题就地投诉、就地解决,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国各地的监管部门可建立相应网络系统,像这样成效显著的好办法以及优秀事迹,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和交流,组成全国联动一张网,监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效力,不断调动民众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提高群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让那些坑农、害农的行为无处遁形,无计可施。 其实,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相信各地监管部门都会有所行动。不管力度大小、时效长短,也都会对当地的农资市场的规范合理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问题是每年的“3·15”往往就像一年一度的花期,盛开时绚烂夺目、美丽芬芳,花期一过美景不在,免不了让人黯然神伤,无可奈何。难道真的就像人常说的: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人们欣赏过花开美景,即使不开不在,还有美好的记忆可以尽情想象。可是,农资打假维权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不能仅靠曾经美好的“3·15”去维持。每一次忽视和放任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连串惨痛的事实。各地监管部门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农资打假维权力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找出一条适合当地农资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17 , Processed in 0.0347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