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萌动。蛰伏一冬的农资“忽悠团”又蠢蠢欲动了。近日,笔者与河南籍蔚姓农资“忽悠团”的“团长”偶遇,顺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发现他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市场情况,目前就出了利用当前市场低迷的时机,游说大型正规企业的新动向。 当前,受化肥出口政策限制的影响,国内经销商大多采取观望态度,导致国内化肥供过于求的矛盾加剧。同时,化肥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化肥生产企业要么面临无生产订单的窘境,要么即使生产也是勉强保本,甚至亏本经营。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今年春季化肥市场形势较为严峻。为了应对当前的困难局面,不少大型正规生产企业正着手创新营销模式。这本是值得提倡的,但却有可能被农资“忽悠团”所利用,借机大行“拉虎皮作大旗”的伎俩。 这位蔚“团长”说:“前几年,我们主要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与当地的小型复合(混)肥厂合作,每年销售低养分含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1万多吨,利润十分可观。但是,随着农民购买化肥时的品牌意识增强,以及当地经销商动不动就到工商部门举报,卖小企业的产品麻烦不断,难度不断增加。有时候,把方圆120公里范围内的农民召集到一起召开直销会议,参观工厂,发送礼品,每天花销3万多元,但可能只卖出10多吨肥料,风险确实不小。今年的市场形势不太好,一些大企业也在想办法变换营销手法,我们正打算与国内一家大型企业合作,直销他们的新型肥料。” 据笔者了解,“忽悠团”盯上大型企业,主要看重其三点优势:一是大型正规企业影响力大,运作能力强,一旦出现工商、质检等部门监管时,很容易出面“摆平”。二是不少大型正规企业也开始生产新型肥料,这些产品的价格不透明,适合高价“直销”农户。三是大型正规企业的品牌响,推广难度相对小一些。虽然相比小企业的问题产品,利润薄一些,但是他们也愿意推销。 笔者认为,采取公司+农户的直销模式的确值得肯定、尝试,但是绝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用直销的手段去坑农害农。农资“忽悠团”就是借用直销之名,行贩卖假劣肥料之实,根本没有体现减少流通环节、让利于农的价值。“我们直销的肥料没有毛利低于1200元(吨价,下同)的,一般分成是村支书100元、业务员 200元、会务费用300元、其他费用200元,剩余400元利润归我。”蔚“团长”透露。往往1800元的复合(混)肥,直销到农户手中时高达3000 多元。农民根本没有从直销中得到实惠,甚至比在基层农资店购买还贵,且不问养分含量是否合格。并且,“忽悠团”唯利是图,无限夸大肥料效果,最大限度抬高肥料价格,只求狠狠捞一笔。一旦农民施用之后,发现效果一般,甚至效果比不上其他价格低的肥料时,正规企业的声誉无益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正规生产企业可以尝试直销模式,直销种植大户,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但一定要认清“忽悠团”的本质,与“忽悠团”划清界限,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草率地与“忽悠团”合作,可能一时获利不错,但是损害的是企业的信誉,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52 , Processed in 0.0495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