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惩防并举方能标本兼治

2012-4-19 16:05| 查看: 106484| 评论: 0|原作者: 刘勇 边克杰

摘要: 北方农业市场马上就要进入春耕备播之时,农资经销商备货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3·15”的临近,农业、质检、计量、各个职能执法部门也积极行动了起来,展开了对农资市场的打假、保优、护农等一系列行动。 狠抓关键点 严把准入关 近日,山东省夏津县农业局针对全县的 ...

北方农业市场马上就要进入春耕备播之时,农资经销商备货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3·15”的临近,农业、质检、计量、各个职能执法部门也积极行动了起来,展开了对农资市场的打假、保优、护农等一系列行动。

狠抓关键点 严把准入关

近日,山东省夏津县农业局针对全县的农药经销大户进行了农资规范经营专题会,会议以经营优质农资为主题,探讨了当前农资经营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并规范了2012年的农资经营以及农资产品准入制及农资产品备案制,一旦出现农业安全事故,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追本溯源。

农业大县历来是农资产品的兵家必争之地,名目繁多的农药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据县农业局统计仅农药这一类农资产品,就能在这个县城找出1200多种。

农药产品备案制度,就是切实可行的一种保护农民、厂家及经销商的一种手段。当前农药产品存在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套证、借证,一个是直接无证生产或者冒用其他厂家地址,这些产品都可以统称为假冒农药。另外,农药标签的不规范化,也是诱导农民消费,或者说是误导农民的原因。农药产品早在2008年已经取消了商品名,只准标注成分名称。最初的两年经销商有库存还能让人理解,可是现在已经实行4年了,很多经销商专门挑标签写得全、效果夸得大的产品卖,什么进口原药、什么十分钟见效、什么持效期一个月……严格地说,农药标签不准标注与产品功效无关的词语,很多农资经销商考虑的是怎么让产品畅销,根本不顾及农资产品的规范化法则。正规大厂早已经标示合格,那些标示越“好”,反而都一些小厂或者是假冒产品为了迎合农民喜好而生产的。

再就是标签标注不清,很多厂家故意把表示含量的“‰”号后面那个“0”写得很小,也有些厂家在复配制剂上,比如甲维盐加高氯的,因为甲维盐价格高就故意把甲维盐写的很大,而后面高氯则写的很小或者很模糊,不仔细看很难分辨个中端倪。

标签只是农药产品的一部分,其内在含量,只有专业的检测机构才能检测。就像农业局某领导所说的,产品质量经销商无法鉴别检测,最起码作为一个农资人农药产品的标签你应该会鉴别吧,这只是最基础的知识。经销商应该学会如何鉴别农药的真伪,在预防假冒农药进入夏津市场上,农业局采取的准入制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每一种农药进入夏津市场,首先要带着厂家的授权书,以及农药三证复印件,盖上单位红章,去农业局备案。备案的目的就是以防假冒农药,或者套证农药进入夏津市场。备案是免费的,不用花一分钱,但是,只要市场上见到没有备案农药产品,一旦经销商拿不出以上几种手续,一律按假冒伪劣农资处理,有效地净化了农药市场。

但是还有些不法商贩小作坊式加工农药销售或者生产企业私自添加违禁高毒成分,这样的事件也是屡禁不止,也早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潜规则。越是生意难做的时候,越是竞争激烈,越容易出现铤而走险的行为。除了农药标签违法行为,农药产品中存在的含量不足,产品与标示不符等现象也是愈演愈烈。有些厂家为了迎合农民的购药心理,一药全治,虫、螨、蚜虫全杀。一种农药里面添加多种成分,虽然防治某种害虫确实有效,然而“杀鸡用牛刀”的方式却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药经营种还存在诸多问题,以上几点虽不全面,但是折射了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期待更多的农资厂家和经销商规范化经营,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天天来检查督促我们,更多的是还需要经销商自律。

提高甄别力 强化惩防并举

无独有偶,化肥市场一样“很受伤”。与农药产品不同的是,化肥市场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先是少数大企业在前面研制控释缓释肥,接下来就是全国皆是控释肥缓释肥的天下了。大企业在技术上创新了,小企业却在概念上盈利了,复制和概念炒作,让技术研发企业很受伤,可是谁又能去揭开炒作概念的面纱呢?

复合肥市场竞争中求变,有些企业偷减含量已经是众人皆知,其中少个三两个含量是农民无法验证的,只有专业的权威部门检测才能得知。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有机肥是使用,有机肥企业也是雨后春笋,看看农科频道的广告,就知道有机肥产品的多元化。有机肥产品质量上检测有难度,价格还低,所以成为很多经销商盈利的法宝。虽然有机肥造假的少,但是价格被炒得虚高,这也不能说不是坑农现象。

说完了复合肥和有机肥,二铵和尿素应该还有一方净土吧。其实不然,二铵有时也被添加上某种成分有机二铵,或者说很多农资群公然出售仿真二铵。尿素需求量最大,在农民的心中尿素从来没有假冒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伪劣尿素应运而生,在包装上和当地知名公司的尿素相差甚微,顶多就是个“李逵”和“李鬼”,价格上比当地知名品牌便宜一两元。一些不敌情的农民图便宜上了当,买回家一看,不是硫胺挤压的颗粒,就是氯胺造的,总之都是氮肥。标示上含糊不清,农民很少能够分辨出来。

以上种种情况也许只是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农资市场情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农资经营不能因为利益驱使投机取巧,不能利用伪劣产品骗取农民手中的血汗钱。

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稳定农业生产。笔者认为,稳定农业生产,农资质量先行,农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诚信守法经营才是长久之路。农资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传授农民防假识假知识,为农民提供优质合格的农资产品。

另外,伪劣农资的滋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农资监管部门有直接联系。执法部门只有加大处罚力度,狠抓假冒伪劣产品,才能有效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一旦遇到假冒农资,不能仅仅罚款了事,对于情节严重的应直接取消其经营资格以儆效尤。就像酒驾,在严厉的惩治措施下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结语

如今的农资市场的产品纷繁冗杂、良莠不齐,市场竞争相对混乱。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求农资经营者严格自律诚信经商、农民学习农资常识提高甄别力以外,还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加大打击力度、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从根源上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刘勇 边克杰)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8 06:52 , Processed in 0.0655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