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2012-4-19 16:22| 查看: 219506| 评论: 0|原作者: 黄应文

摘要: 编者按:传说凤凰在500年大限到来之时,将集梧桐枝以自焚。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在烈火中重获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而我们的农资行业在行业竞争以及国家政策的双重影响下持续低迷,想要走出困境,该如何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呢?

革命篇

其实,危险又是机遇。我们不要为那些以生态为代价、以损害人民身体健康为代价的企业难过。当务之急是要看到对正当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才是根本。

我们农化企业现状:

1.    多而小

2.    没有研发能力

3.    很少有专利

4.    没有科学合理战略规划

5.    没有人才储备

6.    资金不足

7.    人力培训机制内容不全

8.    管理混乱

9.    宣传无创新

10.              人才流动性强

这些乱象让农资企业举步维艰,也让很多农资人迷茫徘徊!事实上,《规划》的诞生直接给农资企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如下:

农资文化的革命

《规划》界定人才需求是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很多年轻人长年在外打工,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农村劳动力相当匮乏,基本只剩留守老人和儿童。生产方式的相对落后,导致作物单产有限。当老人这一代走了以后,不知道谁还能种地?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如果还是老一辈的种植方法,我们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当农民吗?我们靠什么来养活中国十几亿人口?因此我们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幅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但是如何才能让农业专业知识有限的年轻人留在农村种地,种好地呢?首先农村的土地必须通过土地流转完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转变。其次,这是一项漫长艰巨的工作,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农资行业的大事。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种植能手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对农资企业来说,企业培训的不仅是植保知识,也是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的忠诚客户。具体说来,企业目前的竞争不是产品,不是价格,不是服务,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因为产品有的是,价格无界限,服务又无法考量,只有企业文化和文化战略才是发展的根本。

现代农资企业文化以是老板的思想和意志传承为前提,以精通产品和植保知识为基础,以发展农业为使命,以容纳和创造各种健康思维和方法的综合性文化。

要想征服市场就得征服市场的根和魂,市场的根和魂就是科学种田的农民。要培养他们就得要求我们企业员工有根和魂——企业文件和企业战略。那么以农资企业本身的文化和培训方式及制度目前又有多少能适应社会筛选原则?见钱眼开、鼠目寸光、见利忘义是一些企业思想现状,拉帮结派、尔虞我诈、推诿扯皮就是部分企业的文化。因此,要想活命必须得革命!

 

农药制剂革命

《规划》明确提出现代农业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满足此要求对于农药企业来说,必须提高企业研发实力,生产出更加安全、环保、低毒的农药制剂。您的企业有这个战略?有这个实力吗?更关键的是要求生态。要做到生态,化学制剂就无计可施。再有就是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又包括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我国农药起步晚,发明专利较少,复配太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药要想杀出重围,唯一方法就是研究其他国家都玩不转的植物源农药。其实,对各种植物药性的研究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开始,只不过多是用于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如果我们可以在对植物药性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也许会有突破性的发展。中国中草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沉淀,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这也应该是中国农药格局变革的时候。这是中国农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农资人的梦想!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黄应文)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分享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12 01:28 , Processed in 0.0385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