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事关生死:对抗大品牌的掩体

2012-4-20 14:30| 查看: 335116| 评论: 1|原作者: 杨江涛

摘要: 消费观念:地域优势之后的最后一个壁垒 观念比收入更能决定消费 一线市场和三线市场,两地消费者的思考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一线市场的消费更注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比如LV包的消费,在三线很难行得通,因为三线市场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价值,消费者不明白一个包包为 ...

 

品牌与终端就像博弈的两个筹码,拥有了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向对方讨价还价,但到底哪个更厉害一些呢?

 

这个问题如同有人问是狮子厉害还是老虎厉害一样,关键是在哪里战斗。在草原上,狮子的赢面大;在山冈上,似乎老虎胜出的机会多。

 

如果你掌握了品牌的筹码,那么你在一线市场可以大展拳脚,因为一线市场是个开放的渠道,超市、商场、便利店、直营店、专卖店等不胜枚举,你的品牌有很多选择,这些渠道是要运营效益的,如果你的品牌毛利率高或流转率高,你当然受欢迎。

 

作为新品牌或者弱势品牌,你就得支付高额的进场费、货架费、管理费等,于是你说一线市场的渠道门槛更高,所以在一线市场渠道最重要,那只能说明你是弱势品牌,强势品牌根本不太为渠道的问题发愁。没有哪个渠道会拒绝一个卖得很好的品牌。

 

如果你在二、三线市场,掌握渠道更为关键。

 

二、三线市场的渠道相对单一、低品牌忠诚度,增加你的曝光率,你的获胜机会就大增。

 

在这方面娃哈哈是行家,娃哈哈可以做到在二、三线市场某些区域只有娃哈哈的产品可卖,这来源于娃哈哈跟渠道商的捆绑关系。消费者对于饮料这类低关注的商品不会太在意,有什么喝什么。所以你会看到,娃哈哈几乎不用做品牌建设,娃哈哈提供的永远是“超值的产品”,15种营养素等等。

 

正是由于娃哈哈过强的渠道能力,让娃哈哈丧失了品牌建设的能力。娃哈哈所谓的品牌,是无法脱离渠道的温床而独立存活的,离开了娃哈哈掌控下的渠道,娃哈哈的产品就丧失了“野外求生”的技能。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纯属是“毛式情结”的臆想。除非娃哈哈也掌控了一线市场的渠道。

 

但娃哈哈还是很成功的,最起码娃哈哈是非常现实的,它是基于中国国情层级市场的成功样板。

 

国内多数品牌已经不能像娃哈哈那样遇到最好的机遇。国内中小型企业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围绕渠道资源而展开的产品价值品牌。这更符合二、三线市场的地理特征和消费观念。这听来让人有些绝望,但的确是夹缝中生存的最好办法了。

 

时尚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品牌也不例外。要想从品牌入手,你就得从一线市场布局。

 

达芙妮在上海淮海路一条街开了五家店,谁能保证不亏呢?没办法,在这里亏掉的,可以从招商加盟里赚回来。做品牌是一种“先花钱,后赚钱”的策略。外资品牌以及资金雄厚的本土品牌才有实力、有气魄这么做。

 

而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必须是“先赚钱”才行,所以围绕二、三线市场的渠道配置自己的资源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做法。

 

在一线市场,品牌相对重要,在二、三线市场,渠道则更为重要。

 

(杨江涛:无形营销机构首席顾问)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杨江涛)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3

酷毙
2

雷人

鲜花

鸡蛋
1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9:21 , Processed in 0.0356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