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通”再动手
假设一切都重来,有一线、二线和三线市场,你想先从哪个市场着手做起,然后怎么办?
多数人的答案是:先在一线城市立足,然后向下辐射到二、三线城市。事实上,能将这条路走通的人并不多。
少数人会选择“在二、三线市场先做大,然后向上发展到一线市场”。事实上,能将这条路走通的人更少。
“向上发展”或“向下辐射”,考验的都是不同战略之间的过渡。过渡成功必须有两个条件:你要有本钱做调整,你要能灵活性地做调整。
在二、三线市场,经常能见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牌子,通过数年的运作,成为当地强势品牌,能将行业内的大牌挤出前三甲,挤到“杂牌”行列中。在大多行业中,一个品牌只有迅速进入区域内前三位,才意味市场运作成功,才有赢利空间。
全友、掌上明珠、双虎就是这样操作的。它们被称为家具行业的“川军”,这十多年它们在一线城市几乎没动作,所有精力都在二、三线城市。其实,当初选择这条道路是无可奈何的。当时“川军”的品牌与实力很弱,进一线城市实在困难重重。
于是,当同行们在研究“强攻”或者“迂回”进城时,川军们“想通了”,主动选择了下乡,选择了当今的“二、三线城市”发展战略。
它们将营销机构与仓库前移到二、三线城市;它们选择当地最有实力的经销商;它们统一在当地交通便捷的地方,开面积最大、独门独院的自己品牌的家具大卖场;它们销售自己品牌的所有家居;它们在这里的宣传铺天盖地,促销活动也名目繁多;它们总能利用所有的政策为自己服务......家具行业内的知名大牌在一线城市如何做,它们在二、三线城市也就如何做,而且做得更实,做得更到位。
短短几年,川军在中国的大多数二、三线市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市场份额,形成当地“高档家具,品质生活”代名词,10年发展了100倍,做成了一个400亿元的大产业群。
与一般企业“敢于”做战略调整不一样,川军有了当今的规模,它们才在思考如何“向上发展”——进城!
大多企业没想通!
我们的大多企业的确重视二、三线市场,的确招聘了招商人员,的确加大了招商力度......不过,老总与销区基本上没有互动,产品完全是从一线市场原封不动地搬来,运作套路也是大城市套路翻版。
二、三线市场的业务,要么是一线城市兼管一下,要么由“菜鸟”锻炼锻炼,要么属于“老干部”的流放与发配。
不少企业照搬主销区的分配制度——销售提成比例。老板的逻辑是“锅里有,碗中才有,区域有了销量,自然就有收益”。
在这种制度下,做一线市场的人是“富人”,做二、三线市场的是“穷人”。业务员甚至“养不活”自己,需要自己“贴钱”做业务。二、三线市场的人员流动率高,市场自然启动不来。
老板有没有“想通”,真的很重要。高度不同,格局自然不同。
川军们当初被逼上梁山,可是领导人“想通”了,真心实意地把“梁山”当成家来经营,慢慢就形成了让朝廷刮目相看的实力。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房地产的调控力度,一线城市的家具销售遇到毁灭性打击,但由于小城镇化与县城开发,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三线)的地产业如火如荼。善于坚守的川军,再次赢得了跨越式发展机会。
最近听闻,国内某著名的沙发巨头,为了能在县城开店,老板亲自带队去四川的家具企业参观学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共享资源(借其渠道进县城)。
问题在“主席台”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9 09:04 , Processed in 0.0455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