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1111慢中求进

2012-4-23 09:26| 发布者: 化妆品观察| 查看: 148222| 评论: 0|原作者: 沈佩

222摘要: 整个黑龙江人口只有3800万,地广人稀,商场、超市的竞争远不如南方激烈,就哈尔滨来说,集中度高的商圈有中央大街、秋林、通乡等商圈,其他商圈多以单独卖场为主,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商圈,给专营店的发展也留下成长空间”

黑龙江,地处我国最北端的省份,偏居一隅的它,制造业少,人口密度小,购买力不强,种种原因导致其经济发展的步伐稍缓。绥化西施化妆品超市总经理冯春兰在采访中也说到,黑龙江的发展比辽宁慢34年,比南方城市慢56年。而某业内人士近期重走东三省后也总结道,“和我56年前来的时候相比,黑龙江的零售格局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提及黑龙江的零售格局,大商集团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2000年,大商便踏足黑龙江,以收购的方式加快其在该省的布点,率先纳入囊中的是牡丹江百货大楼,此举在黑龙江商界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当时的牡丹江百货大楼“业绩良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入主大商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为牡丹江百货大楼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其营业能力也年年攀升。

此后,佳木斯、大庆百货大楼及哈一百相继加入大商的阵营,知情人士透露,齐齐哈尔百货大楼与大商集团的谈判也曾进入操作层面,最终却没有谈拢。

大商于黑龙江零售业的地位不言而喻,可说顶起黑龙江百货业的半边天,在地市级市场占主导地位,而在省会城市哈尔滨,大商旗下的麦凯乐领跑哈尔滨高端消费市场,与卓展、松雷等展开面对面的竞争,而2006年收购的哈一百定位中高端,划入哈尔滨百货第二梯队,这也算得上是大商集团差异化定位策略之一。

哈尔滨媗扬化妆品连锁机构总经理蒋海青表示,整个黑龙江人口只有3800万,地广人稀,商场、超市的竞争远不如南方激烈,就哈尔滨来说,集中度高的商圈有中央大街、秋林、通乡等商圈,其他商圈多以单独卖场为主,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商圈,给专营店的发展也留下成长空间。

虽然如此,整个黑龙江市场暂没有一家标杆性的连锁专营店,均各据一方,哈尔滨媗扬及铭琦、齐齐哈尔永青、大庆佳美、绥化西施、鹤岗百媚生、双城中意等等,都是当地强势专营店,有的甚至足以与当地商场抗衡。

沿着“哈尔滨—绥化—鹤岗”一路北上,除了切身感受到越往北温度越低的事实外,也看到三地化妆品市场的些许不同。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鹤岗,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级市,拥有百媚生、佳人、丽阳红等3家化妆品连锁店,三家虽未形成明显的三足鼎立之势,但硝烟无处不在。

在兴汇大世界商城,百媚生、佳人、丽阳红均已“专柜”的形式出现,且仅有几步之遥。这里的专柜不是单品牌专卖专柜,而是三家店将所销售的产品按类别一一陈列在化妆品岛柜上,10平方米左右的岛柜俨然一家家化妆品专营店。节约成本之余,想必还是借助商场强大的客流,一举多得,这一“店铺形式”在其他地方实属少见。

走进位于兴汇大世界商城对面的东北亚商城,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供销合作社”,10余个化妆品岛柜,每个岛柜的一面是一家商户,店老板多为40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销售的化妆品有蛤蜊油、万紫千红、牡丹牌、友谊牌等老国货。新老化妆品从业者均采用这一销售形式,似乎也让我们看到化妆品专营店模糊的演变脉络。

在绥化市场,基本上是西施超市一枝独秀,虽不乏莎莎精品、贵夫人等已有3家左右门店的连锁店,然而“买化妆品到西施”并不是句口头禅,就连来到绥化已有两年时间的媗扬也显得势单力薄,与西施超市隔街相望。

西施超市店内销售的品牌有欧莱雅、泊美、ZA、丸美、美素、珀莱雅、相宜本草等品牌,其还在世纪华辰设有丸美和相宜本草的专柜,凭借其强势的话语权,直接导致其他门店接不到好的品牌。这并不是个案,齐齐哈尔永青除拥有10家左右门店外,还在齐齐哈尔百货大楼以包场的形式销售高端品牌及香水。

区域一家独大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夫妻店、姐妹店等接到好品牌的机会将少之又少,但绥化现经营梵洁诗、美丽快线等品牌的某店店主说,“我们也有我们的打法,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话虽如此,但语气中也颇为无奈。这也许是当下众多单店面临的共同难题。

回到哈尔滨市场,连锁门店有媗扬、铭琦,媗扬以“雅丽洁模式”为主,而铭琦则试图转型以彩妆为主的美妆店,两者的产品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经营模式。除了媗扬、铭琦外,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也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店铺,且保真店不在少数。

哈尔滨、绥化、鹤岗三地专营店各有特色,但不同之中也蕴含相同之处,通过与媗扬、铭琦、西施、百媚生等专营店负责人的正面接触,他们都表示有向外扩张的意愿,由于管理跟不上、成本上涨等原因,一直未付诸行动。

对于专营店的未来,蒋海青在采访中表示,专营店将逐渐抢占百货、超市的市场份额,潜力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进入门槛有所提高,随着屈臣氏的下沉、连锁店的下沉,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或许是专营店两极分化的真实写照,在黑龙江市场,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的专营店也有,更多的恐怕还是为了生存。

值得一提的还有地产品牌在黑龙江的表现,它们凭借低折扣、路演、人海战术等套路,在东北市场做的风生水起,伊芙奈尔一年的销售足以与自然堂、珀莱雅等品牌媲美。

然而,随着年龄层的普遍老化,靠最原始的“抹在手上油乎乎的产品就保湿”的推销方式已渐渐失效,而“油”是地产品牌的最大特色。大概在2008年前后,地产品牌不再如前些年般风光。某知情人士分析道,地产品牌多集中在某个区域内,无法走出去,这是它们面临的最大瓶颈。确实,在它们无法走出去的同时,其他品牌源源不断地涌进,抢占原本属于它们的市场份额。

总体上来说,黑龙江市场仍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但消费意识的转变与培养也有待时日。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2:50 , Processed in 0.0378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