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销售入门:商业互惠交往的技能

2012-4-24 13:35| 查看: 374663| 评论: 0|原作者: 孙路弘

摘要: 如果你希望通过眼前人得到什么,最简单的方法是想想他想要什么,然后尽量让他得到想要的,这样才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交换。如何才能发现对方真正想要的,实现价值交换?

吴先生听到自己的手机来电铃声,看了一眼屏幕,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他接听了电话:
“喂?”
“你好,是吴先生吧!我这里有400元现金,需要当面交给您,您看何时方便?”不等吴先生说话,电话那边接着说:“我是永安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江星,就是长江的江,星星的星。给您这400元是想从您那里买一点东西,您看下周二可以吗?”
吴先生更加莫名其妙了:“我这里没有东西卖啊!你要买的东西我这里有吗?”
“嗨,简单地说,就是购买您的时间。你这么成功的人士,1个小时的价值至少是400元。我就占用您1个小时,见面先给现金,然后我向您请教年轻人成功的诀窍,您看行吗?”
“什么?我还真没有懂,你的意思是给我400块钱,就与我聊天1个小时,是吗?”
“对啊,就是,而且是见面的时候立刻先交钱,然后咱们再开始聊。准确地说,应该是您给我这样的年轻人指导指导,分享您的成功经验。”
“你是哪个媒体的?”
“唉,我不是媒体的,我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代表。我个人梦想成功,我们公司的数据库中有您这样成功人士的资料,我才自己掏钱约见您,向您请教的啊!放心,我可是见面先交钱,然后咱们再聊啊!”
吴先生心里还是没有想明白,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自己确实比较忙,不过还真从来没有人给自己计算一下,1个小时可以挣多少。吴先生心里嘀咕着:不管为了好奇心,还是挣钱,对方一个小姑娘,还能够吃了我吗?于是,他答应了这次约见。
江星从事人寿保险销售工作已经4年了,她是从入职第二年开始采用以上的说法来约见客户的。采用这种说法后,她约见陌生客户的成功率达到了68%,就是100个接听电话的人中,有68个成功见到面,并成功交谈超过1个小时。那么,她是不是真的付了这么多次的400块钱呢?
“不是,每次见面我都先给一个信封,里面有400元现金,然后就开始与客户聊天。当然,最终的话题我都会巧妙地引导到人寿保险的内容上来的。最后谈话结束的时候,超过70%的人都会将现金还给我,也有一些没有还的。其实我真心不希望他们还给我,实在推脱不掉才收回来的。知道吗?在没有退还给我的人中,99%的人都在3个月内签了我推荐的寿险合同,个别没有签的还给我推荐客户呢!”
江星在她的保险公司中是成功的,如今已经带领一个超过50人的团队,并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团队,从而取得更多的保约。
在货币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中,一家擅长养牛,隔壁一家则擅长种地,于是他们两家就开始用牛来换面粉,又去换饲料。这样以物换物太麻烦,于是有人就用金属作为一个约定的固定价值,来交换任何物品。这样,人类就从小农经济进入了商业社会。
商业社会的基石就是交换,如果没有交换,就没有今天繁荣的商业现状。比如,你到一家公司打工,你给公司付出了劳动,无论是体力的还是智力的,月底公司就给你货币,这就是交换。日常的家庭生活也是这样,一个人去接孩子回家,另外一个人就要做饭,这也是交换。
保险公司的销售代表约见客户,这最初是销售代表发起的,显然是销售代表更想见面,因此,如果对方同意见面,对自己有好处。但见面占用了客户的时间,那么基于交换的商业原理,对方同意见面,对他有什么好处呢?有了交换的意识,你才能有这样思考问题的思路。

了解互惠交换意识

商业社会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彼此交换。原本你有我无,但通过交换彼此都拥有了,各自的生活就得到了改善。这样的改善对大家都有利,因此也就越来越普遍,简化交换过程的工具就出现了,比如货币。货币是通用的等价物,用4个小时的劳动(比如洗碗)可以换来25元,这25元又可以换一顿不错的中饭。
江星熟练地运用了交换的商业本质,通过交换彼此都得到了好处,也就是互惠的结果。这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也是如此。比如中国公民希望去美国旅游,需要申请签证,签证的费用是800元;同样,美国人要来中国申请签证的费用也是800元,这是对等的,也叫互惠。如果一方减少签证费用,那么另一方就有责任和义务同样减少;如果一方不同意减少费用,那么另外一方就无法单独减少。
作为大客户销售人员,与客户的交往是长期的,不是认识两三天就能够签约。那么,影响客户是否愿意与你继续交往下去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交换。平时交往过程中的交换并不像合同上约定的那样,一方提供产品,另一方支付货币。日常交往更多的是,你帮助我了解一些不了解的事情,我协助你认识更多的人,或者你帮助我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我协助你结交了更多的朋友。
人与人交往中的交换有两大类,分别是:
1.有形交换:通常是钱财利益的交换、钱款物品的交换。
2.无形交换:通常是信息的交换、情感的交流,或者送小礼物。
具体到情感的交换,也有两种:
1.情感的交换。
2.歉疚感的交换。
当然,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大家都有拒绝进一步交往的自由,或者中断交换的可能。比如,新认识的朋友,其中一个人经常请另一个人吃饭,而另外一个从没有回请过,那么两个人的交往就会渐渐减少,也就不再是朋友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孙路弘)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3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05:16 , Processed in 0.037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