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近年来声名鹊起,也是成功运用超高档烟推动品牌发展的典型案例。黄金叶主力产品“大金圆”上市于2009年12月,次月(2010年1月)形象产品“天叶”跟进,后续上市的“黄金叶”、“金满堂”、“软红大金圆”等主力产品,均与“天叶”保持了产品和营销的关联性,形成了其“以高促低”、“新老搭配”、“一主一特”等组合姿态,加深了“再造”黄金叶的消费感受。 由此可见,黄鹤楼、黄金叶等品牌,包括云烟(以印象超高档烟产品推动印象主力产品的市场走势)、中华(“大中华”的产品定位始终与中华传统产品一脉相承)等,在“天价烟”的海边,都不是“裸泳者”。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品牌,没有对自身的“天价烟”产品进行系统规划和策略组合,使得其产品孤立无援,对本品牌的竞争力并无实际的推动作用。 如今,潮水褪去,这些“裸泳者”可以说变成了“三不知”品牌:不知当初为何推出“天价烟”,不知眼下如何处理手头的“天价烟”,不知未来品牌形象和结构如何提升。 第二问:品牌形象还如何打造? 高价位不是形象产品的唯一属性。 2011年,全国销量在10万箱以上的品牌中,有25个品牌拥有零售价800元/条以上的高端产品,有21个品牌拥有零售价1000元/条以上的超高档产品。纵观10万箱级别品牌,除了大前门、哈德门、芙蓉、红梅、红山茶等低端品牌,以及红杉树、小熊猫、一品梅、遵义等被整合品牌外,规模型品牌中仅剩下红塔山、红金龙尚未正式推出过高端和超高档烟。坚持,抑或创新,始终都是一种品牌的生存哲学,但是品牌形象的打造却始终是个终极话题。过去,我们靠技术品质、广告公关、意见领袖以及形象产品来共同营造品牌的美誉度。在如今的控烟环境、舆论氛围和力求稳定的政策要求下,空投广告早已不合时宜,唯有意见领袖、数据库营销、技术品质、终端延伸等方式,依然还可以“榨取”更多的柠檬汁。但从始至终,品牌美誉度都需要形象产品的支撑。 在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形象产品不受计划管理和专卖体制的制约,不管是豪华版、异形版,还是限量版、纪念版,在符合工商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只要市场认同,便可从心而欲。但“戴着镣铐跳舞”的行业内,形象产品的定位策划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实际上,卷烟品牌形象产品的属性之一,固然是较高的定价和过硬的品质,或者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促使价格高企,营造“稀缺”氛围。但如今面对政策,我们不禁要问:形象产品就一定要定位在“天价”上吗?再进一步:形象产品就一定是实体产品吗?形象产品可以是较高价位定位,一味谋求“天价”,是定势思维。中华品牌历来不靠“天价烟”树形象(尽管今年还是推出了“大中华”),其“三字头”、软中华、硬中华自成一系。稀缺和概念化,促成了“三字头”产品成为一款兼顾形象塑造、结构提升和规模贡献的独特产品。而其与普通软中华的价格差异,也并不离谱。这也就是“三字头”价格保持多年坚挺的最大原因——“重份量”、“少泡沫”、“易调控”、“成组合”。此外,还有红塔山品牌,2008年6月上市了形象产品“大经典”,定位理性地布局在500元/条。尽管因为种种原因,市场声势不大,但不失为一种客观的形象产品定位方式。红金龙RGD品牌将“晓楼”定位为其形象产品,不是将“天价”强加在这个品类或规格系列上,但通过理念宣示(欧盟标准、科技晓楼),向市场传递了红金龙RGD品牌的新市场形象。 形象产品可以是高端服务,一味拘泥于卷烟产品也同样是定势思维。如汽车行业通行的售后服务品牌,由区域经销商与厂家共同策划组建,形成面向客户的高端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一旦建立,便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品牌的一个关键的权重因子。最近,关于国外奢侈品在国内只有产品供应、没有服务体系的报道很热,媒体曝光了大量欧美奢侈品牌在中国服务缺失的问题,消费者反响强烈,这就是经销商或厂家对市场的理解形成了本末倒置的误区。如果这些奢侈品厂商或经销商,能更加尊重市场需求,解读奢侈消费需求中,对服务的比重应当比产品本身更大的话,那么就不会舍本逐末,将目光放在短期的市场销量上面。大品牌、高端卷烟品牌的形象建设,也同样如此,目前不少工业企业开始注重售后服务起来,但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专门服务并不多见,在数据库营销中也拘泥于寄寄烟、送送卡片之类,显然还是塑造品牌形象的高端服务的初级发展阶段而已。相信随着产业的发展,针对本品牌的高端人文关怀的工作会越来越重要,对品牌形象的维护也将有更加有力的抓手。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8:11 , Processed in 0.0359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